我的皮肤适应性比较好,很少出现过敏,或者被蚊虫叮咬后起包,红肿等现象。
一般情况下我被蚊虫咬过后,皮肤上会出现几个芝麻大小的红点,类似于抽血后的红点。
不用擦药水消炎,过了一两天,便会自行褪去。钝感的皮肤使我相对于敏感肌肤,少受了很多痛痒的折磨然。
而相对于皮肤的钝感,我的内心相当的敏感脆弱。
经常会因为别人的言语难过,为别人有意或者无意的指责而黯然神伤,郁闷纠结的情绪在心中反复芸绕,久久不能消散。曾看到一个关于钝感力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S是一名钝感力超强的医生,刚上班时总会被要求严格的教授当众训斥。如果换了别人面对教授当众辱骂训斥,可能心里郁闷难受。好多天心情都很不痛快。
可是这位仁兄那,一点感觉都没有,下班后照样品酒喝茶,泡澡,做自己喜爱的事情。第二天又神采奕奕,神情愉悦的上班了,一点也看不到垂头丧气的感觉。
每次当教授训斥的时候,他会低声应对,是的,按照教授要求去做。
这位钝感力强的老兄和教授配合默契,如同捣年糕的棒槌和年糕的关系一样。一边嘟嘟囔囔的斥责,一边是唯唯诺诺的回应。
很快,他也成为所有学员中,手术进步最快的一位。
对教授当众批评指责的钝感,使他的人生少了很多痛苦和纠结困顿,而且工作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刚上班那会,公司财务来了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因为做错某件小事,被严苛的领导狠狠的训斥了一顿。小姑娘哭了一下午鼻子,第二天,依然心里很难受,于是愤而辞职了。
上个世纪50年代,时任北大校长的马寅初出发表文章《新人口论》,提出了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理论。公然相违背国家最高领导提倡的,人多力量大的理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马先生不可避免的遭受了诸多批判。那段时间,批判马的大字报贴满整个北大校园和其住所。
那时他已经快80岁了,好多人都担心这个年迈的老人的精神和身体承受不住这个打击。
然而他却一切如旧,遭遇集体围攻时,马先生说了一番让当代知识分子都心折不已的话,“我虽已年近80,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
马先生的身上,有斧钺加身而毫不顾忌的精神。
面对社会舆论和各种压力。他表现的相当钝感,一点也不在意。这位 80岁 的老人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每天乐呵呵的,该吃吃,该睡睡,遛鸟,打太极,就像所有一切从未发生过一样。
马先生的钝感,让他在那样险恶的环境下,从容活到了 100 岁,如果他是敏感脆弱的人,说不定早就萎靡不振,精神和身体早就垮了。
心理上保持一些钝感,可以让我们的精神和身体更加健康一些,少遭受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钝感力就是面对变化纷繁的的复杂环境泰然处之的一种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不会因为天气的骤变而身体不适。不会因环境的嘈杂而烦躁不安,不会因他人的热潮冷风而抑郁消沉,不会因上司的无力责骂,而期内压抑。
他们会凭借强大的钝感力。屏蔽周边不利因素的刺激,始终保持愉悦,平和的心态。
我是那种过于敏感,极度欠缺钝感力的人。我需要的是,正式那种宽容,平和,泰然处之,不急不躁,不怒不郁的钝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