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布置了一项作业,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传记该如何读:初中阶段我们要到以下两点。
初读:在摘抄本上摘好词好句,看大概内容。
再读:要做到深度阅读。要把书中反映主人公精神品质的事件概括出来。
如何概括,方法如下:学会升级和裂变。
初级版:用简练的语言概述事件
苏轼小时侯,母亲程夫人就重视对他进行教育,教读《后汉书》时,书中记述范滂不惜冒生命之险,弹劾奸党。后被奸党所害,与母诀别,范滂母亲坚定地说道:能与李、杜(李膺和杜密)齐名,为人所崇敬,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可懊悔的!人既要有坚贞不屈的气节,又要长寿,二者不可兼得!这位伟大的母亲理解支持这个为国家捐躯的好儿子,范滂向母亲跪别。小苏轼大为感动,对母亲说,将来要做范滂这样的人。程夫人笑着说,你要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升级版:要思考,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从两个人的身上得以启发:一个是苏东坡少年立志;一个是范母,苏母教育得法,贤良之母。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这一个事例裂变为两个事例。
裂变之事例一:苏东坡少年立志(1、要紧围绕苏东坡来写,其母、其父可略谈,或可不谈。2、要围绕苏轼生平,尽量用短句或四字词语、成语,再用排比修辞写出其事迹,可达到气势磅礴的效果。)
苏轼幼时读《后汉书》为正人学者、勇敢无畏的青年范滂所感动,立志学习其为理想舍弃生命,为苍生谋取大义的英雄志向。遇苦厄而不悔。外放杭州,他疏浚西湖,建设苏堤,政绩斐然;被贬黄州,他救助弃婴,清除恶俗 ;被贬惠州,他推广农具,改革税制;被贬海南,他教书育人,开化百姓。苏轼一生,仁心爱民,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饱经忧患拂逆,他都从未忘记幼时之志,不忘初心。他始终是母亲面前那个立志要做范滂的少年。
为了让自己的事例段有个更明确的中心思想,为了使读者明析你的意图,尤其是考场作文中,要擅长写中心主旨句,让读者迅速明白你要说的这段话的意思。主旨句也尽量用短句,多用四字词语。
少年立志,勤政为民。(主旨句)苏轼幼时读《后汉书》为正人学者、勇敢无畏的青年范滂所感动,立志学习其为理想舍弃生命,为苍生谋取大义的英雄志向。遇苦厄而不悔。外放杭州,他疏浚西湖,建设苏堤,政绩斐然;被贬黄州,他救助弃婴,清除恶俗 ;被贬惠州,他推广农具,改革税制;被贬海南,他教书育人,开化百姓。苏轼一生,仁心爱民,居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饱经忧患拂逆,他都从未忘记幼时之志,不忘初心。他始终是母亲面前那个立志要做范滂的少年。
中心句也可写为:树立榜样,不忘初心等。
裂变之事例二
慈母教子,仁义为本。(主旨句)苏轼小时侯,母亲程夫人就重视对他进行教育,教读《后汉书》时,书中记述范滂不惜冒生命之险,弹劾奸党。苏轼为正人学者、勇敢无畏的青年范滂所感动,对母亲说,将来要做范滂这样的人。程夫人笑着说,你要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程夫人教子,以身作则,教导苏轼“不残鸟雀”,做人要有仁爱宽厚之心;“不发宿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非份之财,分文不取。在慈母的教诲下,“刚正不阿”、“舍生取义”、“忠心耿耿”、“温和厚道”为苏轼注入了一颗仁义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