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经过便桥,杨国忠派人焚毁桥梁。皇上说:“士庶各自避贼求生,为什么要绝了他们的路!”留内侍监高力士,让他扑灭火再来。皇上派宦官王洛卿前行,告谕郡县准备接待安顿。到了吃饭时间,抵达咸阳望贤宫,王洛卿与县令一起逃走,宦官征召,吏民没有一个响应的。到了中午,皇上还没吃上饭,杨国忠亲自去买了胡饼进献。于是百姓争相进献糙米饭,杂以麦豆;皇孙辈争相用手抓着吃,一会儿就吃光了,还都没吃饱。皇上付钱给送饭来的人,慰劳他们。众人皆哭,皇上也掩面而泣。
有一位老人郭从谨进言说:“安禄山包藏祸心,固然不是一天两天了;也有到宫阙前告发他的阴谋的,却往往被陛下诛杀,让安禄山得以逞其奸逆,以致陛下流亡在外。所以,先王务必延访忠良,以使自己耳聪目明,就是为了这个原因。臣还记得宋璟为相,数进直言,天下赖以安平。最近以来,朝廷之臣以直言为避讳,只是阿谀奉承,讨陛下欢心,所以宫门之外的事,陛下都不得而知。草野之臣,早就知道必有今日,但九重宫门,区区之心,无路上达。事不至此,臣又怎能亲眼看见陛下而当面诉说呢!”
皇上说:“这是朕之不明,悔无所及!”慰谕而送他出去。
一会儿,尚食官举着御膳抵达,皇上命先赐给从官,然后自己再吃。命军士分散到村落求食,约期下午二时集合出发。将近午夜,才抵达金城。金城县令也跑了,县民都脱身逃走,饮食器皿都在,士卒得以自给。当时跟从的人大多逃跑,内侍监袁思艺也跑了,驿站中没有灯,人们相互枕着对方身体睡觉,身份贵贱也不再分辨。王思礼从潼关来,才知道哥舒翰被擒;皇上任命王思礼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即刻令他前往上任,收合散卒,以备东讨。
六月十四日,抵达马嵬(wei)驿,将士饥疲,都愤怒。陈玄礼认为祸由杨国忠而起,想要诛杀他,通过东宫宦官李辅国禀告太子,太子尚未决断。正巧吐蕃使者二十余人拦在杨国忠马前,投诉说没有食物,杨国忠还未及回答,军士们呼喊说:“杨国忠与胡虏谋反!”有人射击,射中马鞍。杨国忠走到西门内,军士们追上去把他杀死,屠割肢体,用枪挑着人头竖在驿门外,并杀了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及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御史大夫魏方进说:“你们怎敢杀害宰相!”众人又杀了他。韦见素听到乱声,出来查看,为乱兵殴打,脑血流地。众人说:“不要伤了韦相公。”上前搭救,得以免死。军士们包围驿站,皇上听见喧哗,问外间何事,左右回答说是杨国忠造反。皇上拄着手杖,穿着便鞋出驿门,慰劳军士,令他们收队,军士们不回应。皇上让高力士去问他们什么诉求,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杨贵妃不宜供奉在陛下身边,愿陛下割舍恩情,将她正法。”皇上说:“朕自有处置。”进入驿门,扶着手杖,低首而立。过了很久,京兆司录韦谔上前说:“如今众怒难犯,安危就在顷刻之间,愿陛下速决!”然后叩头流血。皇上说:“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说:“贵妃诚然无罪,但是将士们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深思,将士心安,则陛下能安。”皇上于是命高力士带杨贵妃到佛堂,将她绞死,把尸体抬到驿站庭院,召陈玄礼等进来观看。王玄礼等于是脱下头盔铠甲,叩头请罪,皇上慰劳他们,令他们晓谕军士。王玄礼等高呼万岁,再拜而出,这才开始整部伍,准备出发。
韦谔,是韦见素之子。杨国忠的妻子裴柔与其幼子杨晞及虢国夫人、夫人的儿子裴徽都逃走,到了陈仓,县令薛景仙率吏士追捕,诛杀。
华杉曰:
杨国忠死了,但不是“罪有应得”,最多是“死有应得”,因为他“死于非罪”,他是以“谋反”的罪名而死的,军士们知道他没有谋反,皇帝也知道他没有谋反,但是大家都用“谋反”这个罪名来杀他。杨贵妃则根本无罪,杀她只是为了让将士们心安,而将士心安,皇帝才能平安,她是为保皇帝平安而死。
“死于非罪”,是最糟糕的文化,但是大家都习以为常,下面的人,能出气就行;上面的人呢,“将士心安,则陛下能安”,保平安就行。
很多人都认为这样能“解决问题”,但这恰恰是问题一再重复发生的原因,是一个“问题哲学”问题,当问题发生的时候,我们要着眼于如果防止问题复发,而不是把这次解决了就拉倒。否则,要历史经验来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