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吃,所有人都不会陌生,碰到同道中人就是聊一上午也不为过。
时至初春,便不得不提到那“一口鲜,说起它,不论是南腔北调,还是达官显贵,亦或者是贩夫走卒,也都是赞不绝口的 。
“春雷唤醒土壤中的生命,春声过后的第一波笋称作雷笋”。
天目山区常年阳光明媚,雨水充足,受独特的气候条件,临安出产的“天目雷笋”,壳薄肉肥,色白质嫩,再加上优质的沙壤黄土和清冽的山泉,口感比其他地方的春笋更加鲜嫩清甜。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食笋》时“每日逢加餐,经时不思肉”,李渔说竹笋“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而但觉其鲜之至也。”
南方腌肉,也作咸肉,是鲜选五花肉,用大子盐,腌了,放在坛子中,经过长时间的发酵,而后风干所得,风味极为独特。
金黄色的豆油,在放入咸肉小火煸炒后,植物油脂与动物脂肪的交响,碰撞,更增风味,下入一勺香醇的高汤,这种异香更是扑面而来,再有笋子与百叶结的加入,既调和了油脂的粘腻,更增加了一股鲜甜与豆香。
经过一个冬天腌制的猪肉,与春笋一起炖煮,锅内小火慢炖的声音“笃笃笃笃”……这是江南名菜"腌笃鲜"的由来。鲜嫩的春笋吸取了咸肉和汤底的精华:鲜香脆甜。
如果说春天有味道,大概就是这种味道了。
鲜中带甜的春笋,炒、炖、焖、煨皆可,素有“荤素百搭”的盛誉。在清代食谱大观《调鼎集》中被列为蔬菜部第一位,用笋做的菜有多达三十多种。
春笋焖饭、油焖春笋、春笋炖鸡汤、春笋炒肉......
更是春天家庭餐桌的“鲜活主角”。
其实,竹笋在烹饪中还有许多的妙用,比如竹笋的根部过老不便食用,就可以切片,然后来吊蔬菜高汤。
食材:竹笋根部200g,黄豆芽300g胡萝卜一根,干香菇50g,芹菜120g。
先将干香菇洗净泡发(香菇水水不要倒),然后将黄豆芽,胡萝卜和竹笋根部洗净,焯水,捞出。
在锅中再次加1000g水,煮沸后下入所有食材,小火熬煮一小时,滤出蔬菜,便得到一锅极鲜的蔬菜高汤。(注:有笋子的加入高汤会更为鲜甜。)
诸位饕餮还在等什么过了初春,也便再无那万物生长的一口鲜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