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背景
1、关于家庭
和妈妈的关系还行,平时正常相处,但妈妈提到学习则会发脾气。
和爸爸关系比较疏远,容易发生矛盾。
防御机制:退行、付诸行动、合理化、躯体化。
2、关于学习
从小学习成绩中等,升高中后成绩排名靠后,失去学习信心和动力。
从高一下学期就一直断断续续不去学校,和班主任关系不好,认为班主任不负责。
近一年没学习,在家玩手机、熬夜,就不愿意去学校,觉得在学校太累,周末从来不做作业,认为上课听懂了就不用写作业了,在家妈妈一提学习就会发脾气。
3、关于人际关系
初中以前和同学关系好,爱聊天,但人际交往和做事都喜欢被动,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会退缩,也会逃避。
和别人有矛盾的时候不会寻求解决办法,但会评估对方情况,如果对方是比较权威的人物(如老师),则会选择退缩逃避,喜欢用自身的病来当借口推脱。如果不是权威人物则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对方争吵。
4、对自我的认知
自我认知稍显缺损,整合稍显不足。
习惯根据个人感受或情绪采取行动,理性思维偏弱,心智化能力稍显不足。
自尊水平较高,但受挫时应对不足,习惯性拒绝或回避,并有把回避行为合理化的模式。
一般觉察能力尚可,能够把感性部分和理性部分整合成完整叙事。
反省能力偏弱。受挫时习惯性把环境体验为负性环境,依靠父母脱离环境或改变环境。
分析与对策
1、原因分析
和父母的关系冲突以及学业焦虑、被动型人际关系,以为拖延回避的问题处理方式主要原因。此判断依据:
临床观察(新生入校后的反应、心理咨询的动机、人际冲突中的表现)。
妈妈对孩子情况的详述。
调整方向
首先通过心理咨询辅导,帮助学生梳理其成长经历中惯用的思维模型,了解学生日常应对方式及产生结果。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内在逻辑和对周围的认知。帮助学生找出导致现在结果的源头以及他的应对方式,更新学生认知水平。
其次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平时和文化课老师的教学互动,使学生重燃对学习的兴趣,保持学习的节奏。
再次通过一对一文化课补习,增强其学习的自信,为能够正常回学校生活和学习做准备,最终落脚点还是学习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最后,行为训练贯穿始终,让身体体能增强,有一个精气神。日常生活习惯的训练和走路说话等细节调整,拥有一个精神饱满的风貌传达内在力量。
调整历程--心理辅导
1、情绪状态
情绪管理能力稍显不足。
冲动控制力尚可,情绪稍显低落。
现实检验能力稍显不足,道德判断力尚可。
两极化特征比较明显,非黑即白思维较明显。表现时好时坏,不稳定。
3、人际模式
对父母依赖,独立性稍显不足。虽然有时似乎表现为对父母感情淡漠,但依赖的特征较为明显。
基本上是安全的依恋,有依赖的特征。朋辈被动的人际,需要别人主动发起一段关系才会玩得比较好。遇到矛盾的时候会情绪起伏很大非常敌对,后来会对这个矛盾或者人处于回避状态,表现为不处理矛盾,尽量远离这个人。
信任感、安全感、亲密感较好。能够发展知心的朋友,但两极化的特征也导致朋友较少,朋友的性格特征也较为单一。
3、归因方式
向外归因,不喜欢别人重复说一件事或者说自己,如果被人说会脾气爆发,会说很多别人的问题,缺少自己的反思。
咨询目标
1、核心问题
学生一贯使用的是向外归因方式,缺乏反思自己的能力。
习惯采用拖延回避的问题处理方式。
和父母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和自己的爸爸的关系不好。
学业焦虑,因为焦虑导致睡眠和缺考问题。
咨询方向
调整历程--文化课辅导
前期状态:
-
语文:通过入学测试成绩得知,语文基础不扎实,还需从基础讲起。
-
数学:边讲新课边复习旧课,目前,做题错误率很高,很多概念性的知识没有理解透,部分初中数学知识记不牢。不会总结,相同的题型会做错几次。学习要总结归纳才会有质的提高。
-
英语:先建立稳定的关系,然后再不断的引导练习,争取尽快完成复习。
-
生物:对成绩甚至对自己都没有信心,内心缺乏力量,学习没有目标。
-
化学:基础较差,很多不记得,需要从头学起,需要给她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
物理:从基础逐步延伸,引导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
政治:课堂学习态度尚可,但表情会给人一种懒惰的感觉,主动性尚可。作业完成质量一般。先掌握好教材基本内容,再做适度扩展。
-
历史:近一年没学习,但有学习积极性也很配合,接下来需要从必修一复习起。
地理;就课上做的练习来看,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只是比较模糊,做题时不能很准确给出答案,现在快速的把必修一和必修二过一遍,把重要知识点补上
中期状态:
-
语文:能积极主动找老师要背诵的古诗文资料。但还是不够自信,需要破除她以偏概全的认知,帮助她增强自信,让她专注于具体的阅读理解训练。
-
数学:课上简单做了一下集合和函数的练习,基础并不差,但对数学信心依然不足。要多鼓励,建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
英语:基础较好,课上注意力集中,很少走神犯困,但下课会开始推脱作业太多。
-
生物:模拟测试做题的速度很快,正确率保持的很好。
-
化学:学习状态逐渐上来了,上课都能认真听课,能和老师很好的探讨问题。
-
物理:课上听课比以前认真好了很多,接受的也多了很多。逐渐在进步中。后续需要严格要求,抓进度和效果。
-
政治:自觉性很差,必须要反复强调督促。需要老师严格要求,制定并保护课堂规则。
-
历史:做题还是不够仔细,材料看的很随意,没读懂就着急做题,往往出现错误,个别基础知识不熟。接下来每天都坚持做一套模拟题,保持熟练度,在把大题的解题思路弄通,多积累知识点。
地理;不愿在课下多花时间,总是能拖就拖能玩就玩,学生大都有偷懒的本能,作为老师有时要落实好监督工作。
后期状态:
-
语文:课上积极,跟老师的沟通顺畅,学生也很开朗,逐渐自信起来,阅读理解有提升。
-
数学:课上在讲解的时候倒是比较积极,学习还可以继续加强。
-
英语:上课开朗活跃,沟通顺畅。
-
生物:模拟卷完成较好,变得自信。
-
化学:最近上课格外的认真,非常配合,效率很高,课堂练习都能做对。以前课上多多少少会有点小动作,近期全无。
-
物理:接下来严格要求学生,狠抓作业完成情况,做会考前的冲刺。
-
政治:学生对测试分数稍微不满意,感觉自己应该还可以考更高点,学习积极性有提高。
-
历史:缺乏考试的紧张感,对主观题的把握不强,接下来应该给予更多的鞭策,让她端正态度,薄弱处进行强化。
地理;复习效果不错,上课认真、积极,正确率高。
调整历程--行为习惯训练
调整历程--兴趣爱好培养
07
后期反馈
后续家庭教育建议
1、奖惩分明,明确边界。
告知学生哪些行为是被允许,哪些是不被允许的,并且对具体积极行为给予及时的奖励与强化,对于消极行为给予惩罚或者消退(即无视),例如,对上学有奖励,不上学有惩罚。
2、提升学生自信
多欣赏、鼓励,提高个体自信心,与内在动力,敢于面对外界社会,大胆展示自己。
3、做好家校配合
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及时凹陷学生心理过程变化,同时,建议家庭中对于C同学的关注重点稍作转移,从学生不上学到注重让学生上学,在家营造规律的工作学习氛围,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强迫孩子去上学,在校期间,坚决阻止孩子离开学校,父母的边界会是孩子成长的阶梯,无限的宽松、放纵和容忍,对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4、表扬与支持
不与其他孩子做比较,只与C同学本身比较,有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既可以帮孩子找回自信心,让她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在成功中培养自信,在自信中达到更进一步的成功的目的,又可以激发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进一步从生活和学习中体验到乐趣,达到自觉自愿高效率生活和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