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对“书”这个字,从小就特别敏感。因为父亲曾对我说:“你的小爷爷是个读书的人,临近四方没有一个不说他聪明的”。等我读书了,知道秦始皇是个“焚书”的皇帝,把诗经诸子百家的书统统扔到火堆中去;唐僧,即玄奘法师,是唐朝时期前往印度取经的僧人,虽是著名的佛教高僧和翻译家,但也可以说是一个“驮经书回朝”的和尚。而今,令自己难以启齿的是,我也成了一个早晚用双肩包不停驮书的人,一次次把在办公室的书往家里背,寻找书架中的空位,往书缝里穿插,往小方桌堆。我也想到过拿旅行箱搬书,省力是省力些,但到家里的楼下,还得摊开旅行箱,把书往四楼背,让邻居看到了脸都丢大了。最后,决定还是每天两趟,下决心在农历年前驮完背光。至于这些背回家的文史文学书,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书都是现当代人写的,会不会再去翻再去精读,那只有交给时间了。
二
唐僧从印度“驮经书”回国,是为了传播佛法,扩大佛教的影响。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中土的儒教和道教中争取佛教的空间。秦始皇虽然得了“焚书”的罪名,据说药书、种植(农)书和卜筮书没烧,后来还考证说秦国的历史书也没烧。其实,那些珍藏在民间的诗经、诸子百家的书也没全部烧掉。不然,我们今天没书可读。
谈到该读什么书,越来越多的文学批评家发文说读古代经典书的必要性,并以当代出不了“大师”级人物为由,期望年轻作者和文史工作者重返古籍图书室,去阅读去挖掘去钻研。按照这一要求,我用双肩驮回去的书只好先搁在一边再说。
三
从近年开始进行散文随笔创作来说,接下来,我还真的需要好好沉淀。既要接受古代经典散文随笔的熏陶,认真阅读古代经典散文随笔作品,如《归隐集》、《浮生六记》、《石匮书》等,又要按照古代诗文提供的具有标识性的地名进行针对性的文化考察,以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深度。同时,最好先模仿、再创新,然后进行深耕。
散文随笔如何深耕?在思想内容方面,深入生活体验,挖掘独特感悟;在技巧方面,精细描写,巧妙叙事;在情感投入方面,最好能深入挖掘到情感的根源。其中在精细描写方面,运用比喻和拟人、自嘲式的幽默、引用流行文化、设置悬念和反转、使用双关语和讽刺以及选择合适的语气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