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翻到2023年收藏的一个微博的话题#专科的风还是吹到了麻省理工#,介绍了一个名叫“周信静”的男子的求学路。
周信静从2009年考入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在就读的三年时间中,经历了从懵懂迷茫到幡然醒悟的巨大人生转折;
后来一路逆袭,从专升本,到浙大研究生,最后一路到麻省理工的博士。
他的经历堪称“求学逆袭王”,励志典范。
留给网友的只有无尽的羡慕和那一声声的感叹。
如果在没成功之前,跟别人说他能考上浙大研究生,相信很多人会以为他疯了,简直是白日做梦。
很多人可能在考入职业技术学校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自己,感觉那已经是人生的终点,再努力也没有用。
但事实证明,一个闷声做事的狠人,同样也能走出一条阳光大道。
越狠心,越自由
美国一首很火的诗《走在自己的时区》中,有这样几句话:
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是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节奏,或早或晚,总会迎来属于自己的巅峰期。
所以,无论处在山顶还是平谷,我们只需做好眼前的事情,静待花开的日子。
在一档节目中,鲁豫评价黄轩是个奇特的演员,她说:
其他演员都是从青涩慢慢蜕变为老练,但他好像已经自己成长好了,准备好了,然后出现在观众面前,让人眼前一亮。
黄轩的确在成名前蛰伏了很久,几年时间里,他与多部电影擦肩而过。
他曾获得出演《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机会,一轮接一轮的试戏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但由于人物年龄调整,他被换了下来;
后来,他争取到《海洋天堂》里的角色,为了符合人物要求,他一周三次在体校游泳馆学游泳,训练了整整一个夏天,结果开拍前再度被换了下来;
好不容易成功出演了《春风沉醉的夜晚》,他的表现得到导演认可,电影还入选了戛纳电影节,但上映前他的故事线被全部剪掉了,只剩下一个背影。
就这样,他一次次与机遇失之交臂。
不过,他没有因此而否定自己,而是在自己的时区里默默积蓄力量。
他大量阅读,学习书法,全力以赴准备角色,在那些不被看见的作品里,贡献了一次又一次惊艳的表现。
这些沉淀和积累,给予了他独特的气质和纯熟的演技。
终于,娄烨导演再次向他递出橄榄枝,找他拍了电影《推拿》,从此一举成名。
不抱怨,不放弃,不停止努力,闷声蛰伏的时期也是最好的增值期。
正如作家冯唐说的:真正的强者,都在沉默中磨刀。
新的一年,都开始了新的工作和学习。
与其在焦虑中内耗,不如闷声做一个狠人,把时间和精力用来打磨自己,扎扎实实地长成本领。
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埋下破土的种子,等到时机成熟,也能一鸣惊人。
1、屏蔽外界的声音,只关注自己的内心,沉下心更好的去做自己的事情;
看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是谁,自己想成为谁,比什么都重要,这些要比别人如何看待他更重要。”
想要成事,一定不能太关注别人的话,而是要坚守自己的心。
村上春树在33岁那年,关掉爵士酒吧,决心当一个职业小说家。
面对很多反对的声音,他说:“我做什么事情都要全力以赴,否则不得安心。”
从此,他开启了写作生涯。
他凭借《且听风吟》和《1973年的弹子球》,得到了芥川奖的提名,但最终未能摘得奖项。
当时,身边的人和媒体都在大肆讨论有关他错失芥川奖的遗憾。
甚至,他在书店里,还看到了类似《村上春树为什么没能获得芥川奖》的书。
对此他都置之不理,他掌握着自己的节奏,一心扑在写作上。
他坚持每天凌晨4点起床,然后坐到书桌旁开始写作。
直到写满10页纸为止,他开始跑步、做翻译;天黑了就不再工作,而是放松、休息。
成名后,他也并没像别人一样,热衷于参加座谈会、作品评奖这些社交活动,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商业价值。
就像他所说:“不管全世界的人怎么说,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正是村上春树专注于内心,掌控着自己的节奏,才创作出《挪威的森林》一系列优秀作品,常年霸占热销榜。
罗振宇曾在演讲中说:“越是喧嚣的年代,越要聆听自己的心声。”
的确,倾听心声了解自己,不忘初心正视自己,才能朝着心中的样子活。
一个人,若是连自己的心都无法把握,便很容易过分在乎别人的看法,因此乱了方寸。
心若日复一日失守,只会让人充满挫败和焦虑。当下守住本心,才能为将来谋篇布局。
闷声做一个狠人,便要把向外追随的心收回来,聆听放逐已久的心声,这样才能把握属于自己的节奏。
任由前方路途泥泞,按自己的目标和节奏前行,人生定会越过越好。
2、相信自己的选择,既然认定了这条路,就坚持走下去,不管结果如何;
罗翔老师说:“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事情是我们自己也决定不了的,我们只能尽力而为,然后接受事与愿违。”
遇事最好的态度就是:不再为了某个结果,硬着头皮和生活死磕,而是做自己认为正确的,然后顺其自然。
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时代的文学家、书法家,在历史上享有盛名。
但就是这样一位文豪,却大力做一些武官的活儿。
40岁那年,苏轼到徐州任知县,刚去了一个月,就碰到了黄河发洪水。
汹涌的洪水如山间猛兽,把整个徐州城团团围住。百姓与洪水之间只有一墙作为阻隔,墙倒塌百姓就得遭殃。
为此,百姓们都非常担心害怕。
这时,苏东坡派人在城墙上修了一个草棚,晚上他不回家,就住在草棚里,并对他的百姓说:“我都不害怕,你们害怕什么?”
就这样,百姓们的心也都安定了下来。
之后,苏东坡开始带着百姓们在城内修建一个城坝,从里面托住城墙。
前前后后忙了有一个月,百姓们都累瘫了,但是城坝还没有建好。
苏东坡见状,就前去向城内的禁军寻求支援。
一开始,禁军并不想前去,因为他们只听从皇帝的指令,但想到这样一个文官,比武官还为百姓出力气,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最后,在禁军的帮助下,堤坝终于建好了。
有了坚固的堤坝,类似这样的特大洪水在近期应该不会再出现了,洪水退去之后,苏东坡又有想法想要兴修水利。
他不是为了寻求额外的功绩和利益,只是想为百姓多做一件实事。
当时身边很多官员惨遭贬官之后,都会变得自暴自弃,但是苏东坡不会。
无论遇到任何不公平的事,他都保持一个态度,那就是以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业,对待任何事保持一颗平常心。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事情成了,固然值得欣喜;败了,我也坦然无愧。
闷声做个狠人,理应如此。
凡事尽心尽力,而后顺其自然。
我们默默修炼出一颗平常心,去做自己认定正确之事。至于最终的结果,自会呈现出它应有的模样。
3、做行动派,想到就去做。
经常看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明明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一个高赞回答说:“是因为你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是啊,这不就是当代很多人的现状吗?
想通过读书提升自己,可书买了半年都没有拆封;
约着朋友一块学车,朋友已经拿到驾照,自己却还没开始学科目一;
决定假期去爬一次泰山,可一到放假不是睡懒觉就是刷手机……
世间万事,一件接着一件,若总是一味地拖延,最终只会一事无成。
古语有云:“天下之事,总是困于想而破于行。”
很多时候,成功不在难易,而在于身体力行地去做,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把握成功的契机。
看到过一位网友的故事。
她想减肥塑身,每天看健身视频,吃减肥餐。
老公每次喊她去健身,她都有各种理由推脱,总想着有一套完整的计划之后再去行动。
直到有一天,她的老公直接把她领到了健身房。
一段时间之后,她发现即使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依然不影响健身训练。
这时她恍然明白,犹豫不决、患得患失只会让事情越积越多,让自己停滞不前。
很多时候,找准目标、立即行动才是解决问题最根本的办法。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想要改变现状,那就立马行动起来,只有做了才能有结果。
《晏子春秋》有云:“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考虑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行动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很多时候,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便是行动力,行动力是通往成功的桥梁。
闷声做一个狠人,不再将时间浪费在拖延懈怠和瞻前顾后上,凡事先行动起来,烦恼才会慢慢消散,成功也会不期而至。
如果你也不甘于现状,想要有所成长,那就闷声做个狠人,马上开始行动起来吧。
泰戈尔曾言:“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在闷声做狠人的路上,我们或许不会留下太多外在的痕迹,但内心的坚持与努力,早已化作成力量,在绽放的那一刻,惊艳所有人。
做一个闷声蓄力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都将目光聚集在他人身上,不断关注着外部世界。结果在无尽的喧嚣和嘈杂中,大脑被各种信息占满,精力被诸多情绪消耗。让自己身心越来越倦累,精神越来越匮乏。
闷声做一个狠人,并非是一种冷漠和孤僻,而是一种专注。能让我们摆脱外在的诱惑,屏蔽杂乱的声音,如此,才能真切看清自己,也能避免诸多不必要的干扰,让自己在静默中蓄力。
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我们可以收回外溢的注意力,以专注的心态,做自己的事情。首先我们运用色彩识人技术看到自己,看到真实的情绪状态,看到自己的内心冲突和背后的根源;
然后运用色彩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不评判地感受自己、觉察自己,让情绪自然流动,放下“执念”,接纳“不完美”,这样我们的快乐和成就感也不再依赖于外界,内心逐渐回到平静的状态。
当内心“静”下来,我们也不再被外境所动,始终保持内心的喜悦,静静沉淀、默默努力,能量也将向内聚拢,挖掘自我价值,激发自我潜能,终会绽放出更好的自己。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