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
老师:同学们好。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草船借箭》就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充满了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碰到读不通的句子多念几遍。读完以后,老师请你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名次,你觉得可以怎么排?明白吗?
学生:明白。(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老师:四个人物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你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么排?
学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
老师:好,诸葛亮排第一。
学生1:周瑜排第二。
老师:周瑜第二。
学生1:曹操排在第三。
老师:曹操第三。
学生1:鲁肃第四。
老师:鲁肃第四。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有不同意见吗?不一样,有不一样的意见。好!请你说。
学生2:我觉得鲁肃应该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老师:前面两个没问题。
学生2:前面两个不变。
老师:不变,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还有不一样的吗?
学生3:我觉得诸葛亮应该排第一,曹操排第二,周瑜第三。
老师:噢,周瑜成第三了。
学生3:周瑜排第三,鲁肃排第四。
老师:周瑜第三了,鲁肃还是最笨。还有吗?还有不一样吗?
学生4:我觉得诸葛亮第一。
老师:诸葛亮第一。
学生4:曹操第二。
老师:噢,曹操第二。
学生4:鲁肃第三。
老师:好,鲁肃第三。噢,周瑜最笨。哈哈,还有吗?还有不一样吗?
学生5:我觉得诸葛亮第一,鲁肃第二。
老师:诸葛亮第一,鲁肃第二。
学生5:周瑜第三,曹操第四。
老师:周瑜第三,曹操最笨。请坐下。噢,非常有意思,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每位同学都给四个人物打了分,是吧?尽管答案不同,五种答案,但同学们发现没有,有一点是毫无异议的。
学生:(齐答)诸葛亮排第一。
老师:对,诸葛亮排第一,诸葛亮是最聪明的,是吧?这是同学们读了一遍课文之后取得的共识。非常好,那么这篇课文写诸葛亮很多地方,现在王老师请你们再仔仔细细读一遍,你觉得这篇课文当中写诸葛亮的谋略和写诸葛亮的智慧,什么地方写得最精彩?把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找出来,然后仔仔细细地读一读,读出精彩来,明白吗?
学生:(大声读课文,寻找写得精彩之处。教师做现场巡视。)
【感受】这是王崧舟老师执教《草船借箭》第一课时的导入片段。“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新授课,如果导入环节设计巧妙,不仅能使课堂出彩,还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
一、导入之“新”。
王崧舟老师导入《草船借箭》的切入点跟常规不同:“请你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名次,你觉得可以怎么排?”这句话一下就使藏在书中的形象站了起来,使学生能够与文本保持一个平等的角度去思考,去研究。以生为本,激发学生乐学、好学的情趣。这样新奇又巧妙的导入让人耳目一新。
二、用心倾听。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王崧舟老师,用心倾听课堂上学生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排列的人物名次,其间有五名同学分别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王老师都能倾听并肯定学生的思考。最后智慧总结,巧妙引领,“对,诸葛亮排第一,诸葛亮是最聪明的,是吧?这是同学们读了一遍课文之后取得的共识。非常好,那么这篇课文写诸葛亮很多地方,现在王老师请你们再仔仔细细读一遍,你觉得这篇课文当中写诸葛亮的谋略和写诸葛亮的智慧,什么地方写得最精彩?把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找出来,然后仔仔细细地读一读,读出精彩来。”,使学生迈入更精彩的学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