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平衡积分卡都是被认为是企业绩效管理的神器。大凡HR,没有不知道bsc(平衡积分卡)的,但事实上是,真正用对姿势的却并不多。
要想真正理解、用对这个工具,我们要先回顾一下,bsc工具被发明出来,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美国很多公司的ceo,他们的薪酬很高,并且都是严格与业绩挂钩的,因此,只要利润做得好、收入做的好,自然在当年就可以获得非常高的薪水,并且,经理人的市场也比较透明,大家都在这个圈子里,你在上一家公司搞得风生水起,那么自然跳槽之后会获得更高、更丰厚的收入。
但,慢慢的,股东觉得不对劲了。
为什么?
这就要提及一个经济学中的概念:信息不对称。
因为,股东与经理人的利益永远是不一致的!
换句话说,股东的利益回报更大、但对企业的实际业务的掌控权比较小——因为像大公司,有着健全的董事会机制,对ceo的授权一般都会规定下来,对于其具体的经营活动完全是授权的。
也就意味着,在这一亩三分地之中,ceo说了算!
所以,这就面临着一个问题:ceo为了让股东开心,往往会牺牲公司的长期利益,而获得短期利益。换句话说,公司几年之后的长期发展,ceo并不关心,只要在他就任的这几年能够赚大钱,股东们就很开心了,未来的事情,谁说得清楚呢?
比如,一家公司如果要想维持持续的竞争力,就需要研发投入,积累技术,并且对人才要投入培养,对外品牌要持续的维护,而这些都是要花钱的,而一名ceo如果为了让当期的财务数据好看,就完全可以把这笔钱砍掉——反正公司的技术、人才、品牌还能够维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把这笔费用节省下来,公司的利润当然就会变高。(利润=收入-成本)
但是,几年之后,恶果产生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慢慢的失去,人才后继无人,慢慢的就被竞争对手落在了身后——但此时,已经无力回天。
ceo呢,他心里面当然是心知肚明,所以,他会选择在船沉之前及时跳上另外一艘船,顺利逃亡,并且还可以对别人说:看,我走了之后,公司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针对这种情况,哈佛大学的两位教授经过研究和总结,写了一篇经典文章,颠覆了绩效管理的理念,这就是《平衡计分卡:驱动绩效的量度》。
由此,开启了风靡全球至今的平衡积分卡浪潮。
两位作者在这个基本框架之上,再接再厉,陆续出版了《平衡积分卡——化战略为行动》、《平衡积分卡——化无形资产为有形资产》、《战略中心型组织——平衡积分卡的制胜方略》。
纵观“三部曲”,两位作者所做的事情,其实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解决如何有效的在衡量指标,而是更为深入的解析如何能够在制定科学的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有效的进行战略分解、战略落地。
这,往往是被人们忽略的。
很多公司在使用平衡积分卡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绩效指标的制定工具,而并没有上升到一个战略的高度。
正如这张人力资源全景图中所示意的,绩效管理虽然通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模块,但,其实,更重要的是要上升到战略层面——粗黑线的箭头所指。
所以,与其说平衡积分卡是绩效指标的制定工具,倒不如说是一个战略分解、落地的工具。
而这,也正是绩效管理的精髓。
李振涛
北师大MBA | 大沟通方法论开创者 | 组织与人力资源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