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清华校长曹云祥为国学研究院招国内精博宏通的国学大shi,按胡适建议,去请溥仪的老师王国维。因为当时王国维任职清宣统朝的南书房已经解散,王国维没事就在家里著书度日。
经胡适说和,加上研究院主任吴宓诚恳的一番邀请,王国维心动了,但他是清朝遗老,不知道“皇上”是否“恩准”,于是偷偷去见了前清逊帝溥仪后,然后就任国学研究院教shou之职。
王国维那时还留着小辫子,八字须,瓜皮帽。典型的清朝遗老形象。别看一副小老头形象,很有学问。
真可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精通日文,德文,英文。并且对西方的哲学,美学,文学,都有独特的研究和洞见。并且在1906年提出“美育”一词。di一个倡导德、智、体、美的教育理念。为中国现代教育理论的创建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王国维在辛亥geming后对对古文研究和甲骨文都有研究和惊人成就。也使得中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一下子向前延伸了近一千年。具有划时代意义。他的国学功底和成就让人仰慕。
“不观王国维之学问,不知大shi之大,高山之高”的名言警句而流传。
后来和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称为清华国xue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在研究院期间,专职教学,不喜当官,与他木讷寡言的性格有关。只可惜在1927年5月,听到jiangjieshi的北伐军砍了两湖学者叶德辉、王葆心的头,王国维认为自己也会被国mindang所不容,便踌躇不定。满怀忧戚。
到6月1日,研究院毕业典礼很正常,师生相谈甚欢。可是在6月2日这天,突然王国维在颐和园的昆明湖畔投河自尽。时年51岁。一代宗师不在,全国学界一派哗然和悲痛。关于他的死有种种猜测和多种说法。
一代大shi陨落。中国学术界损失一员大将。
后来王国维纪念碑在清华园落成,供后世学子瞻仰和敬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