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四头肌
1、股四头肌包括:骨直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这四块肌肉皆通过膝关节,但骨直肌是其中唯一的起点有两个头的肌肉,这块肌肉的起点也通过髋关节。
2、严格来讲,前表线应该只包括骨直肌、而非整个股四头肌。骨直肌跨越髋关节和膝关节。反复运动模式,尤其是运动员的运动模式,会导致骨直肌与深层的其他肌群黏连(股中间肌)。
3、利用踝关节的运动(背屈)带动髋、膝关节屈曲。即在固定脚后跟的情况下做勾脚背和伸脚背的运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和膝关节活动度训练过程中,此动作很重要)。
4、实施步骤:患者仰卧位,足跟放在床上,操作者将一个手指或手掌放在患者足跟下面,嘱患者踝关节背屈,其足跟将会向下压操作者的手,股骨会向上挤入髋关节。再次嘱患者踝关节背屈,加一个小的抬和屈膝动作。操作者帮其固定足跟。
5、肩关节实例
6、在上述过程中,观察患者的髋关节(评估P114最后一段)如果其髂前上棘(贴MARK,观察其运动)随着膝关节的上抬而向膝盖方向移动,嘱其髋关节尽可能被动运动。当足背屈、膝屈曲时,髋关节应该保持正中位甚至后倾位。如果髋关节主动屈曲,则需要调整患者的运动直到其对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影响最小,而这大部分是通过调整踝来实现的。
7、在患者重复踝关节背屈、脚跟粘在床上的动作时,操作者用身体适当的部位在其髌上方辅助用力,缓缓向上推动骨直肌,对于骨盆前倾患者,可沿着肌肉走行一直向上到髂前下棘。(髌骨和骨直肌肌腹之间有着丰富的感受器)
8、上述治疗的目的是使双关节的骨直肌摆脱下方单关节的伸膝肌群的影响。患者的运动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9、按压深度也很重要,按压肌膜,在骨直肌和脂肪(浅筋膜)之间的肌膜。腿伸直后按压紧绷的肌肉,就是找需要部位。掌握深度的时候,做完是比较舒服的。深层按摩需要技巧。
支线
1、在胫骨上部,前表线有支线,这些支线不是沿着骨直肌垂直向上,而是从胫骨前肌沿髂胫束的前缘上行,从大腿的外侧到髂前上棘,可以看作是与腹内斜肌的机械性连接。
2、在膝关节的内侧,跟随缝匠肌从远端胫骨膜的附着点上行,沿大腿内侧再次到达髂前上棘,这次连接的是腹外斜肌。
3、股直肌与腹直肌借髋骨形成机械性连接,图A;
如果两肌同时收缩可屈髋和躯干,使胸腔和膝关节相互靠近图B;
站立位时,两肌间相对的张力将决定骨盆的倾斜程度图C;
躯干过伸时,两肌被彼此拉离,如果一肌弹性较差,则另一肌必须代偿或沿前表线将拉力继续传递图D
脱轨
1、骨直肌(前表线)——髂肌(前深线)的连接是一个特例。
2、髂前下棘和耻骨属于同一块骨骼,所以腹直肌每向上牵拉耻骨1cm,股直肌就必须延长1cm来配合。
3、只要我们讨论的动作发生于矢状面或者接近矢状面时,此解剖列车的话就成为一趟列车。
4、前表线在髋和躯干进行大的旋转时,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筋膜连续体了,但是在姿势、跑步、矢状面拉伸和运动中还是一个连续体。
激痛点
1、骨直肌的激痛点膝盖的前面的深面疼痛;
2、股中间肌的痛点大多在大腿的前面;
3、股外侧肌:股外侧肌有许多疼痛点的转移处,例如膝关节的外侧疼痛;髂胫束疼痛;大转子外侧疼;髋关节外侧痛;
4、踝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都很重要。
5、重要的髋屈肌——骨直肌、髂腰肌和耻骨肌(附图中不是耻骨肌)
处理时的两个重要的点,如附图。
6、骨直肌——两个关节的难题,大腿下面膝盖上面,深夜疼痛,任何姿势都无法缓解,但是屈膝可以缓解;
7、下楼梯无力,膝痛,且髂前上棘下面触诊时疼痛难忍,可以首先考虑处理骨直肌。
腹直肌
1、激痛点——附图14
2、可怜的腹直肌经常遭遇以下情况:为了“燃烧脂肪”而过度运动或徒手治疗师的错误治疗。
3、站立时,下腹部压力是上腹部的3倍。下腹部的力量是比较薄弱的。腹部筋膜和腿部筋膜是直接相连的,腹部有问题,腿部也会影响。
4、平时站坐时,腹直肌不能完全伸展时,会影响到腹横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