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澳大利亚时,记录每天的生活都会用DAY1,DAY2 第一天,第二天来表达,觉得近两个月56天的时间很长很长。自从3月底去过了悉尼,时间过得飞快。然后连续上完了两次微课后,发现在澳大利亚的时间所剩无几了。今天是在澳大利亚的倒数第二天,后天我们就要踏上回国的征程了。
今天连续听了四组的micro-teaching 微课。主题分别是:I like dogs. Signs. An interesting country以及How much?
每一组都是分别由三个或者四个老师合作完成,每个老师讲8-10分钟左右。每组都准备地很用心,也很有特色,我从每位老师身上都学到不少。
很多老师设计的活动环节都是我们在澳大利亚培训期间学到的,用在我们的苏教版教材课文中,丝毫没有违和感,给我们已经上过很多遍的课注入了新的活力。
例如,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signs 这节课。这节课是六年级的内容,关于标识,对于六年级孩子来说,信息量大,比较复杂。而在今天的微课中,四位老师配合地天衣无缝,亮点很多。因为我们组最后是要给这组单独评价的,所以我也听得格外认真。
April老师戏剧化的开场很生动,也很接地气,用扔在地上的香蕉皮导入本课内容,并引出No littering这个标识。
Linda老师通过与学生对话的方式一一呈现其余本课出现的标识:No eating or drinking. No parking. Danger! Wet floor. Linda的问题:What does
it mean? Where can you see this sign?将这些标识与学生们的生活经验联系到了一起,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Lucy老师用到了sentence-picture-sentence的方法,先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老师给出每人不同句子,让学生画画,再让学生之间不出声根据对方画的画写出对应的句子,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英语思维能力,而且也特别符合国内英语教育界强调“用英语做事”的理念。Wendy老师在这节课最后设计了一个活动很出彩,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标识。首先Wendy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示范,然后让学生自主设计,并用It means…句型操练,最后展示学生作品。这个活动既没有脱离主题,又在主题上有所拓展和升华,给这节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这一组微课上完后,我们390四人组给她们组一一点评和反馈。我给Linda的反馈是,在呈现标识和标识的意思时可以让学生玩配对游戏,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有兴趣。即使学生不认识或者犯错,但是人往往在错误中可以学习到更多。就像我们刚来到澳大利亚前几天,Nic就让我们将澳大利亚的动物和名称配对,一个都不认识,就靠猜来完成,最后在老师提示下完成了配对,我们因此也对澳大利亚的动物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个经历远比老师在台上一个个给我们展示的强。
我个人很喜欢这个观察以及给其他小组反馈的环节,因为有时候我们自己往往意识不到的问题,可以通过观察别人意识到,给自己不同的视角。
今天的重头戏在下午拍毕业照,拍照之前,我们将我们呆了2个月的教室的墙清理了一遍,拍了照,各种合影,自拍,大长腿。真的要说再见了吗?简直不敢相信!
上图为我和Sue的合影。
我们的班主任是Sue,和Sue在一起的时间最长。Sue 特别温柔,知性,友好,深受我们的喜爱。其实我们接触到的四位外教老师各有各的特色。Sue很知性,永远面带微笑;Heidi特别活泼和逗比,上她的课永远不会感到无聊;Nic高雅,她身上总会背一个和服装很搭的斜挎包包;Maria很可爱,她的din-din-din成了我们最常用的教学用语。可是,可是,两天后我们真的或许再也见不到她们了吗?
我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这里曾经空调开得很足,每个人都冻得瑟瑟发抖,大夏天要穿很多衣服来上课。
我们的茶水间成了避寒和热午饭的场所。
有时也会在小房间里一起聊天吃饭。
防火门很厚重,每次推门都要很费劲,但我们养成了为后面的人拉门的好习惯。
我们从这个门出去,从此,走向一个新的世界。
我们来到一个类似礼堂的地方拍班级合照,Lisha和Jon也一起。咔嚓咔嚓很快拍完,然后大家迅速撤离,去哪里?当然是shopping 扫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