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词语的教学方法素材积累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词语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平时总是就词语而读词语,男女生轮流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之后把词语放进课文再分析课文......

    这样的词语教育中,词语未能与学生的精神领域建立广泛而亲密的联系时,这些词语是没有生命的!

     我知道词语本身可以有感情,有蕴含,有意味。然而,我依然不晓得如何把词语环节上出彩来!

   今天,读了张祖庆老师《沉入词语的四度空间》深有触动,词语也可以有温度,也可以上出彩来!

     张老师这样说:

      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这样的词语教学,呆滞而缺乏生命活力。词语教学,难道真的“想说爱你不容易”吗?词语教学能否像其它教学环节一样精彩纷呈,常教常新呢?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其实,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记得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了胞”。

       于是,我立刻改了自己的词语教学:

       原来是这样的:

     你们还记得这些朋友吗?马老师考考你们!我们来读读吧,开火车、轮读......

     如今改成:

      师生合作,教师把词语串起来成文章。譬如:

     师:妈妈告诉我,沿着----(生来读)弯弯的小路(淡出)就可走出天山,就可以到达----(生读)遥远的北京(淡出),北京会有----(学生读)雄伟的天安门(淡出),天安门广场上有----(学生读)升旗仪式(淡出)……

      把词语当成抒发情感的工具(比如:读进课文)时,每一个词都是富有温度的。

    比如,由录像播放遥远的新疆之美丽的雪山,洁白的雪莲,激起孩子们对于神秘、美丽新疆的感慨,紧接着课文的词语  遥远的新疆---美丽的雪山--洁白的雪莲呈现出来,自然而然地就会发出感慨: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的心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在词语教学中,我重视让孩子们通过图像品读,来“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进而点染词语的亮度。

     抓住词语的温度,亮度,深度,效度!由词语的温度触摸文章的温度!由词语激起朗读的兴趣,进而用心灵感悟文章的灵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