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EPDS) 是一种评估抑郁症状的自我报告筛查量表(Cox, Holden & Sagovsky, 1987)。其英文原版于1978年编制,并于1987年重新修订。
EPDS简洁易懂、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平行效度、结构效度,并在许多国家得到验证,被广泛应用于产后抑郁的筛查,也是目前国内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的量表(李洋等,2019)。
开发EPDS最初是为了方便苏格兰爱丁堡的卫生工作者进行家访时筛查产后抑郁症。Cox等人综合易怒、抑郁和焦虑量表(IDAP)、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等量表中的项目,进行了重大修改后最终形成(Daly-Cano, 2018)。
EPDS由描述过去7天内与抑郁症状相关的10个条目组成,涉及心境、乐趣、自责、焦虑、恐惧、失眠、应付能力、悲伤、哭泣和自伤等。
每个条目分为4级描述,按其所显示的症状严重程度赋值0~3分,即:0分(从未)、1分(偶尔)、2分(经常)、3分(总是) (Cox et al., 1987)。最终对答案进行汇总,得出总分,最高分为30分,分数越高表明抑郁症状越多。得分高于分界点的人将被推荐作进一步的评估,得分低于分界点的人被认为是产后抑郁的低风险。
临界值是基于Cox等人(1987)对EPD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原始分析,ROC决定了真阳性和真阴性的比例。用于产后抑郁的最佳临界值是12/13,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78%。使用Cronbach's alpha系数评估内部可靠性,结果为0.87,效度评估采用半分信度0.88 (Cox et al.,1987)。
中文版的EPDS表由香港中文大学的Lee等于1998年编译,汉文版本的灵敏度为82%,特异度为86%。因中西方文化差异, 12/13分界值显得较高,不太适合国内流行病学调查使用,因此推荐临界值为9(Lee et al.,1998)。
仇剑崟等人(2001) 研究EPDS表用于中国妇女的临床量表性能及适宜的分界值,证实EPDS有良好的临床使用性能,是筛查产后抑郁简便而敏感的量表,认为其临床上用于中国妇女产后抑郁筛查的分界值应定为9/10。
2007年郭秀静又根据内陆地区的语言习惯再次对此量表进行汉化和修订,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83.03%,内容效度比为0.9333,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6, 临界值定为9.5(郭秀静,2007)。
随着近年来对EPDS的深入研究,发现EPDS对产前抑郁同样具有良好的筛查能力(符夏瑜,陈雄, & 张云志,2018)。有研究探究EPDS跨产前组和产后组的测量等价性检验,结果表明两者具有测量的形等价性、弱等价性、强等价性和严等价性,EPDS可作为筛查产前抑郁的有效工具(刘艳佳,2018)。
虽然EPDS最初设计为一维量表,但EPDS的因素分析显示出它的多维结构。根据量表中各问题侧重点不同,EPDS量表又可划分为三大分量表:情感分量表(第1~2题)、焦虑分量表(第3~6题)和抑郁分量表(第7~10题)。
有研究根据先前因素模型的变异性,探究妊娠期和产后第一年样本的EPDS结构。探索性因素分析(EFAs)和多重验证性因子分析(CFAs)均表明,在所有时间点,三因素解决方案都是最佳的(Coates et al., 2017)。
国内李洋等人(2019)也针对EPDS在产前抑郁筛查中的应用做了具体研究,评价EPDS的独立题目和分量表(情感分量表、焦虑分量表和抑郁分量表)对产前抑郁的筛查能力。结果证明焦虑和抑郁分量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0.9),具有较强的产前抑郁筛查能力,能够替代完整EPDS进行产前抑郁筛查。
此外,国外学者近年来也在探讨EPDS的更广泛应用,已有的研究表明EPDS也可应用于产前高风险孕妇、产后的父亲和晚期癌症采用姑息疗法的患者(刘艳佳,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