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乱想消除指南》,[澳]萨拉·埃德尔曼著,陈玄石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后浪2023-2出版,412页。
豆瓣评分8.3,这是一本从名字上就很吸睛的心理学著作,毕竟谁没有胡思乱想过?
大多数人有时会在在一件事或几件事上想东想西,让自己无比内耗,心情或抑郁,或焦虑,或愤怒……严重的时候,感觉不是要炸掉,在发疯的边缘上徘徊,就是要沉入泥潭,无比沉重!
有的好心人可能会劝我们不要想那么多,这简直就像叫人不要想房间里的大象那样无力——“伙计,这不是我能完全控制得了不想的啊!”“我越不想想,我越会想啊!”
有的朋友也许会开导我们:事情本身无好坏,我们怎么看待一件事,那件事就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的确,许多小故事也在启示我们这个道理。人能通过改变心态来改变生活,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就能让自己开心起来,跟负面情绪说拜拜,但现实往往是——
“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哇!”
因为我们往往压根不知道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认知和想问题的思路,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选择打开这本《胡思乱想消除指南》,就再好不过了。
这本书的内容,囊括了焦虑、自尊、愤怒等人们日常的消极状态。
它最出色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介绍了认知行为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给出了指导的大方向,更是无愧“指南”之名,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思路,改善我们的消极情绪。
认知心理学流派认为,我们的情绪困扰来自于我们扭曲或错误的思维,因此,只要我们能以更加理性、均衡的方式思考,并展开相关的行动进行解决,就能解决我们的心理问题。
《胡思乱想消除指南》据此理论,给读者呈现何为非理性的思维,并对它们做出了具体而明确的分类。
比如滥用“应该”:
——我应该永远表现得完美;
——我应该始终完全独立;
——大家必须喜欢和尊重我;
……
当我们的头脑中预设了那么多的“应该”,并且把它绝对化,当成非达成不可的标准后,如果事情发展没有符合自己的预期,我们就容易有负面情绪。反之,如果我们把事情当成“可以”如何,这种有弹性的看法,将会让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变得更客观。
又如马后炮,我们有时回顾自己以前做的事时,面对消极结果,难免会情不自禁地想“要是我当时选择/做了XX就好了”,从而让自己陷入自责、后悔等消极情绪。
但《胡思乱想消除指南》告诉我们,实际上,因为我们当时掌握的信息有限,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已有的信息和当下的认知来做决定,压根不可能像神算子一样预知所有可能和结果,而且,我们无法预知选择另一条路会不会更好,凭空想象另一个自己没选择且不存在的平行世界是没有意义的。
读者可以对照着参考,识别出是自己拥有的哪些错误思维,让自己痛苦,让自己卷入了抑郁、愤怒、自卑等有害健康的消极情绪暴风雨。
我们再也不用听“用积极的方式看待问题”等的笼统大道理,却无能为力到底该怎么积极看待,到底怎么分辨是我们的哪些思路出问题在消耗我们了!
再加上这本书的语言十分通俗,没有太多的专业名词,搭配上列举的大量相关案例,轻松好读不难懂。唯一有点违和感的,只是作为一个中国人,里头举的例子的人物名字,全是外国人的名字,但无妨,对我们的理解不会造成一点阻碍。
作为一本指南,彰显它的实用特点的地方还有,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表格,如思维监控表,我们可以借助它,整理和分析自我的感受、想法、错误思维、符合实际的观点和后续可以开展的积极行动等等,从而让我们的思路更清晰,用理性、合理的思考替代非理性的信念,从而不容易被消极的情绪所裹挟。
而且,在章节的后面,作者贴心地附带了本章小结,这样,在我们阅读完一章内容后,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信息。
更加与一般的心理学著作不同的是,在《胡思乱想消除指南》中,有的章节后面还有对应的练习题及答案!
比如在应对愤怒的一章结尾处,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情景,让我们思考“可以采取哪些行动来化解愤怒”,找出“导致你愤怒的信念”,还有练习“可以用来减轻愤怒的辩驳性陈述”。
我们可以通过做这些练习题得到及时的反馈,判断自己是否真正消化了章节提供给我们的方法论,让我们能高效地把这些认知或方法迁移运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解决情绪问题。
总而言之,这本书因其实用性,当之无愧是改善我们情绪的最佳读本。
拿起这本《胡思乱想消除指南》,让理性思考成为我们的习惯,解决问题成为我们的本能,把我们的坏情绪按下控制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