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变得急匆匆的,干什么都着急。直到后来有几次家人和同事忍不住提醒我,别那么着急,没有那么着急的,慢慢来。我才突然意识到,我是着急的。为什么那么着急?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很多事情也不是必须要立刻完成,但是我却很着急去做,为什么?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原因就是着急想看到事情的结果。着急把手头的事情干完,好去做下一件事,着急把所有的工作干完,好休闲一下放空自己。着急让孩子快点写作业,以免睡觉太晚耽误长身体。太多的事情都希望只要一开始做就能立马看到结果,恨不得今天刚种下种子,明天就能看到它开花结果。
一开始我以为我是单纯的焦虑。后来才发觉并不是这样。也可能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很多的消息几乎都唾手可得的缘故吧,似乎对待过程越来越没有耐心。不过想想也是。我小时候如果想要了解明天的天气需要守着收音机或者电视机才能在固定的时间听到天气预报,而现在我打开手机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实时和未来的天气情况;过去看电视剧需要每天黄金档在电视机前守着看1-2集,然后意犹未尽的期盼着明天晚上接着看;而现在根本不用等,直接网上刷刷甚至可以快进播放。上学的时候想查找个什么资料还需要去图书馆泡着逐本书的查找,现在直接网上文献库里检索足不出户可能快速得到各种资讯;以前想联系朋友恋人需要提前约定时间或者寄信,通常都需要好久才能收到对方的消息,而现在一个微信过去,1分钟没回应都觉得对方是不是怠慢了我。。。
反正就是各种因素共同决定了,我们似乎变得越来越无法忍受过程。想减肚子,刚做了20个仰卧起坐就立刻要称下体重;给孩子辅导作业,刚说了一遍就希望孩子能全部听懂;跟喜欢的人发了条消息,2分钟不回应就觉他是不是没有像我想他那样想我?刚买的股票,恨不得一天看10遍看有没有涨。。。
其实很多时候,事情未必就是如我们想像的那般糟糕,只不过,我们需要慢下来,给它留一点时间来慢慢酝酿和积累效果。想减肚子,每天制定好计划按时去执行就好了,不必每天都去看体重来增加自己的焦虑;辅导孩子作业,要理解一个几岁的孩子不可能以一个40岁的成人一样的思维和理解力去吸收你所说的内容;觉得喜欢的人没有想你,那就停下来,暂时不要联系,给他一次想你的机会。你这样不停地消息轰炸,他都感觉你从未离开过身边,感觉从未分开过,又哪有机会会去想念?选好了股票,那就安静的放在哪里等着它发展,是金子总会发光,静静等待就好。
在这些等待的过程中,你可以静下心来,做一下自己想做的事情,看看书,种种花,写写文章,做做手工,骑骑单车,跟朋友聊聊天。。。当你把这些等待的时间都充满,你就会发现,想要的结果在不经意间就出现了,而这,也许就是生活中的松弛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