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时代,信息爆炸,资讯横飞,大牛们的心态也很开放,让我们这些碌碌之辈有机会望其项背,平时还能从他们的分享中偷师学艺。但实际上,我们看了那么多,自诩“学”了那么多,收藏夹和关注列表一下子都拉不到底,可是自己长进有限,甚至是原地踏步。看着大牛们渐行渐远,各位有没有心急如焚的感觉?So, What is FKing going on?
(时间紧迫的小伙伴可以直接看最后的文章导图...记得点赞打赏哦...)
1.别误解碎片化学习
A.你的学习真的是碎片化。
有的小伙伴们真的以为碎片化学习就仅仅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的确积累了不少东西,但知识体系就像碎纸机里的废纸桶一样,渣渣啊(痛心疾首状)。
B.你做的不错,但是忘了定期总结。
其实很多前辈也很忙,在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不过方法可能略有不同。这里提两点我的方法:a.遇到干货先收藏,同时做初步分类;b.当收藏夹的文章到达一定数量,或者到周末了,把收藏夹清理一遍,有用的保存在本地或者云端,之后清空收藏夹;c.在自己的知识体系图上添加原文资源(关联文件、网址)和干货的脑图;d.再审视一遍自己的知识体系图。
2.什么!你没有知识体系图?
如有以下症状的小朋友可要注意了:
A.说不清自己会什么——拎不清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旦被问及自己会什么,就俩眼一抹黑或者吧嗒吧嗒蹦单词;要么就是说不清自己会哪几个领域的东西,各个领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每个领域的内部框架是怎样的;再或者就是搬出大牛的干货背书,但是也经常丢三落四的少了大牛的某些观点,然后断章取义尔尔。
B.体系打败知识点。
记得入职军训借用北方国际射击场进行打靶训练,成绩出来后就有棒槌挑事儿,说4眼儿运气好,能蒙中2/5*10环,2/5*9环,一发8环,有啥了不起。大家都是弱鸡,这成绩相当惹眼。4E也不示弱,毕竟旁边有不少未来的女同事。于是大概做了如下陈述:标靶距离50m,81杠标准初速750m/s,瞄具到枪口垂直距离目测2cm,弹着点下调4cm。枪管安装在两脚支架上,前后有移动量,考虑到后坐力枪口上跳和后移,瞄准时枪与支架连接点应在支架与射击平台的交点后方,前三角肌抵住枪托,双肘骨骼支撑地面.....才能秒的准,射的稳......最后棒槌落荒而逃,4E则收获了一堆女生的射击卡。4E的陈述中包括了经典物理学,机械原理,人体构造方面的知识还有吹牛时的强大心理素质,一顿乱棍喷跑了棒槌,收获了骄傲。几日后, 他酒后吐真言,当时连十环在哪里都看不清,瞄了个大概,打一枪,看一眼标靶显示器的弹着点位置,大概修正再打在修。看到没,还用上了MVP, PDCA的东东。
2.干货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
A.干货只是一个缩影,背后是一整套体系。前人经过长时间的总结实践,归纳出来的几个要点,分享给大家。这些要点背后却是为什么这么做,还能怎么做,原理是什么,做过什么样的尝试,经历了怎样的失败才想到了这个办法,最初怎么想到做这个的.....这个论点在科技树的哪个位置,源自哪里,又要延往何方。
B.干货是方法,但真的适合每一个人么?未必。你试着做过没?是否比以前结果更好呢?这个方法能进一步改成适合我的么。干货需要消化吸收才能为我所用。
C.干货是前人们洒出的智慧种子。你可以选择囫囵吞枣吃下去,也可以选择将种子种下去。通过横向拓展和纵向学习,反复实践耕耘,让种子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生根发芽,结出真正属于你的种子。
3.拒绝平庸,从现在开始
A.捋清自己的知识树。个人比较推崇图形化展示的方法,所以推荐画思维导图,再举个例子
画图或者总结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给技能分级,将自己的能力水平展现出来
L1.了解
L2业余
L3专业
L4专家
b.看透自己的能力圈,摸清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对技能的分级,我们也就清楚自己能干什么,能干到什么程度,在哪个方向上去努力。
B.给干货找到合适的位置。发现了新鲜上好的干货,一定要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找到它应该出现的位置。为什么要有位置呢?.发现与现有知识体系的关系。一来方便记忆理解,二来可以对它进行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最终形成知识树和能力网。
C.PDCA。俗话说的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最开始一定是照搬干货的方法和内容,如果用的顺手效果不错,恭喜你赚了。如果发现实际效果与大牛的结论有偏颇但总体走向是趋好的,那就要复盘、记录、做分析,找出改进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法。
D.总结分享。这点我是深有体会,读过的书再多也不是你的能力,做过的功再多也不算你的伟绩,只有写下来的文字才真真正正是你思想的映照和历史印记。写作是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将记忆中的点滴再次关联起来。所以总结要定期写滴。也要乐于分享嘛,达瓦里氏,,一方面启发智慧,另一方面也是大家帮忙检验的过程。
最后引用一句巴顿将军的话:隆美尔,我TMD看过你的书!希望大家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大神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