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着吼孩子,看完你就后悔了

📚Miss温说沟通 Vol.26
✍️ 作者|Miss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为什么我们总控制不住吼孩子?
真相藏在你未曾察觉的焦虑与关系裂缝里。
听Miss温说说,那些你以为的“教育”,其实可能是伤害。


上周五晚,一位来访妈妈哭着对我说:“我真的不是不爱她,可她总是拖拉、顶嘴,我就忍不住吼了她。然后她哭着关上门,留我一个人在客厅里自责到半夜。”

我没有立刻安慰她,而是问了句:“她哭之前,说了什么?”

她擦着眼泪说:“她说——你每次都先发火,从来不听我说完。”

那一刻,整个房间都安静了。

我想起很多咨询室里,孩子低声说过的心声:

“妈妈生气的时候,我就变得特别小,像空气一样。”
“我也想解释,可她从不等我说完。”
“她每次吼完都说‘为你好’,可我真的好难过。”

你以为你在教育孩子,
但其实你只是在发泄情绪。
你吼的是孩子的行为,
却伤的是你们之间的信任。

今天,我想和你一起探讨三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火?
孩子被吼之后,内心到底经历了什么?
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不伤人又有效的表达方式?


PART.01

你不是不讲道理,是被情绪劫持了

做父母的人,谁没想过“下次一定不再吼”?

可现实是:
孩子写作业磨蹭,火气上来了;
说了不准玩手机,他还偷偷在刷视频,爆了;
一而再三提醒他洗澡、睡觉、整理书包……依旧没动。

你一边在忍,一边在累,
直到某一个瞬间,情绪压强突破临界值,终于爆炸

你以为你吼的是拖延,是不听话,
其实,你吼的是你整天累积的焦虑、内耗、压力、无力感。

我们太容易把孩子,当作自己情绪的出口。

可惜——

情绪发泄很爽,亲子关系很伤。
你赢了当下的控制权,输了长久的信任感。

那天夜里,那位妈妈回家后做了件事——她走进女儿房间,轻轻坐在床边说:“对不起,妈妈今晚不该那样吼你。”
女儿愣了一下,眼圈红了,说:“我不是不写,我只是想把那题弄明白才写。”
妈妈那一刻说:“下次你提醒我听你说完,好吗?”

她回来告诉我:那次对话,比她以往所有的批评都管用。


PART.02

孩子不是玻璃心,是在你面前太脆弱

很多家长吼完孩子后,会说一句:“他怎么那么玻璃心,我也不是天天骂他。”

但你知道吗?孩子面对父母的情绪,是“零过滤”的。

你一个眼神,他就知道你不高兴;
你一个叹气,他就会觉得自己又做错了;
你一句讽刺,他会在心里回放十遍——不是你说了什么,是他怎么理解你说的

我曾经咨询过一个10岁的小男孩,他成绩不错,但考试时总是紧张、怕错题。

他小声说:“我妈妈总说‘你别又错这种题’,我就开始发抖,脑子一片空白。”

我问他:“你希望妈妈怎么说?”

他说:“她只要说‘你已经准备好了,做就行’,我可能就不会怕了。”

你看,孩子不是不接受提醒,
他们只是抗拒“带着伤害的提醒”。

我们常说要教孩子情绪管理,其实,父母自己的情绪,才是孩子最早的“教科书”。

你怎么吼,他就怎么理解冲突;
你怎么说话,他就怎么跟别人说话;
你情绪怎么失控,他就怎么面对压力。


PART.03

想改变,不靠忍,是靠方法

你可能会问:“我知道吼不好,可我真的控制不住啊!”

所以,改变不是靠“忍住”,而是靠方法和练习。

我总结了三个有效且温柔的沟通方式,你可以试试:


💡 1. 换一种“起手式”

  • ✘ “你怎么又没写作业!”
  • ✔ “作业这块遇到困难了吗?我陪你看看。”

开场方式不一样,后续走向完全不同。


💡 2. 当你想吼的时候,先做一个动作:去倒杯水

不说话,先做事。倒水,是一种“中断情绪链”的方式。

等你喝完,气可能没完全消,但你已经不是那个会吼出口的人了


💡 3. 批评前,先讲一句“我能理解你”

比如:

  • “我知道你现在不想动,可这作业我们要一起面对。”
  • “我能理解你想玩,但我们需要先完成这个任务。”

这句话不是妥协,而是共情引导,让孩子先把“刺”收起来。


写在最后

你不是要赢他,而是要守住他

我在咨询中见过很多孩子,在被父母一次次吼过之后,慢慢学会了两种“自我保护”方式:

  • 一种是“表面乖巧”——不顶嘴,但也不说真话;
  • 一种是“强硬还击”——用大声顶回去,用冷漠拉开距离。

你以为你赢了争执,
其实你可能失去了孩子最真实的情绪

有一次,一个14岁的女孩在咨询中说:“我妈妈总是说我不懂事,我想问她,她愿不愿意先学会‘不动不动就吼人’。”

我当时心里一沉——
原来在孩子心里,最大的成长障碍,不是作业,不是成绩,而是‘父母的情绪失控’。

所以,亲爱的父母们:
下次当你快要爆炸的时候,先问自己一句:

“我现在是想教他一件事,还是想发泄我的情绪?”

别急着吼,
有时候,沉默三秒,比大喊三句更有力量。

别急着管,
有时候,一句“你怎么了”,比十句“你别这样”更有效。


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想到了那个曾经被你吼过、红着眼睛的孩子,别太自责。

你不是要做完美父母,只要你愿意修复,孩子的心,总会等你回来。

我们一起,从少吼一句开始,让爱多一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