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得到的快乐其实并没有办法缓解失去的痛苦,心理学家把这种对损失更加敏感的底层心理状态叫做损失规避。甚至有科学家研究出来,这种损失所带来的负效用是同样收益所带来的正效用的2.5倍。
二、案例
案例1:老人家想赶走来公共草地上玩耍的小孩子,于是先后给出10块钱,5块钱,1块钱。最后小孩们虽然得到1元,和以前相比至少能得到1块钱,但和被拿走的9块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得到10块钱的快乐,于是小孩们再也不来草地玩耍了。
案例2:你在地上发现有100块钱,正要去拿的时候,被风吹走了,很多人郁闷一天,感觉像自己丢了100一样。实际上自身本没损失。
三、运用场景:
场景1:家居商城要收取20元配送费,直接收取会触发消费者对于损失的厌恶心理,可以换种做法,将20元配送费增加到产品的价格里,如果不需要配送,还可以便宜20元。
场景2:消费者买家具,会担心坏了怎么办,可以换一种做法,可能你会说免费保修,但消费者还是担心,这个时候你可以换一种做法,提供7天无理由退换,消费者买回家后,如果不是因为产品质量有问题,来退换的人是寥寥无几的。
场景3:消费者很喜欢你们的沙发,想要买,但是家里已经有一个了,丢掉太浪费。你可以提出以旧换新的服务,旧沙发抵值800元,这比你直接在沙发上降价800元,对消费者来说更有诱惑。
四、优化策略
1、用换购(以旧换新)的方法来替代打折的方式。
2、用获得的表述框架来替代损失的表达框架。
3、条件成熟的时候,你说不定可以试着大胆退出无理由退货服务。
五、留言区精选:
1、拍婚纱时挑选照片环节:你去拍婚纱,选了10张的套餐,拍完后,销售小姑娘会让你从100张的图库里挑。每排除一张就用记号笔在小样上打叉,强化你的损失心理。如果反过来,让你一张张加,估计影楼要关门了。
2、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老板想做好人,年底每个员工都拿到奖金,时间久了员工也就失去了动力,但要是停止激励,则很多员工就不愿意了。
3、得到赠品,如果赠品不好,消费者会更生气。(赠送了,是得到,发现不好,是损失,得不抵失,赠品不好,不如不是送)
4、买东西得到赠送的优惠券,一般会想方设法把消费券用掉。(不想失去)
5、砍价技巧:购买东西时如果你觉得你自己的心里价位是10块,而且商家也有可能会接受,这时候直接把10块钱给他,即使对方想要15块才卖,大多数情况下卖家会把东西卖了。(因为拿到手的10块钱,不想失去)
6、关于考核奖励:大多因为做减法而引起不悦。比如,XX没做好,绩效扣XX元。因为人们觉得100%绩效是工资的一部分,不想失去。因此,做增量就好得多。
7、对于说服客户:往往沟通的不是客户使用公司产品将得到什么,而是告知客户,如果不用公司产品将失去什么。
8、推荐书《别做正常的傻瓜》-奚恺元教授
9、某人把自己不住的一处住宅免费给亲戚住,多年后自己因为经济原因要把房子卖掉,哪位亲戚不愿意了,反过来说他的不是。(该亲戚产生了“应得”心理)
10、送顾客10元代金券和给客户直接优惠10元,顾客感受是不一样的,如果他不用这10元代金券,会觉得自己损失10元。
11、一公司去年效益好,决定发两次奖金,第一次是临时的,第二次是正式的。发第一次时,大家都很开心,但是发第二次时,效益变差,第二次奖金比第一次要少,员工不高兴了,但是如果两次加起来,却是比以前全年发一次是要多的。(此管理者让员工的得弄成了失)
12、礼礼上幼儿园:幼儿园开园前给参加活动的家长赠送了一定的优惠额度,每学期优惠500元,李知在办理入学前了解了当时参加活动的家长所交的学费4000元/学期,但礼礼学费却是1500一学期,感觉自己多损失500一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