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教"猴子捞月"那天,我盯着教室门口的金鱼缸发了整节课呆。波光在水面碎成银鳞片,忽然晃过一道亮斑——那分明是月亮掉进水里了!
放学时我抱着搪瓷碗狂奔回家,院子角落的腌菜缸泛着蓝幽幽的光。踮脚望去,水面果真漂着枚小月亮,边缘还粘着片梧桐叶。我学着图画书里的猴子,把晾衣绳系在腰上,另一端拴住石榴树,半个身子探进沁凉的缸里。
指尖触到月亮的刹那,邻居陈奶奶的惊呼炸响在耳畔。她把我从缸里拎出来时,我的布鞋还在空中乱蹬:"月亮要逃走啦!"陈奶奶的花镜片上溅满水珠,笑得直揉肚子:"傻妞妞,这是日头的反光呀。"
那晚我被罚抄十遍"镜花水月",却趁妈妈做饭时偷溜回院子。月光漫过青砖,腌菜缸里竟真的盛着轮满月!这次我换了战术,把过年攒的糖纸全铺在缸沿,叠了三十六只纸船放进水里。妈妈举着手电筒找到我时,纸船舰队正载着月亮碎片轻轻摇晃。
如今老屋拆迁,腌菜缸早不知去向。但每次看见女儿蹲在喷泉边试图打捞彩虹,我总会想起那缸摇晃的月光。童年多像一汪晃荡的水,我们固执地打捞着虚幻的光斑,却在涟漪里触到了最真实的温度——就像陈奶奶罚我吃掉的三个艾草团,苦味里裹着桂花蜜的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