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思妇的诗。她在汝水旁边儿砍柴时,思念她远役的丈夫。她想象已经见到丈夫,预想相见后的愉快,对丈夫并不抛弃她而感到安慰。这是反映社会乱离的诗,诗序和诗集传认为诗意是赞美“文王之化”,语涉附会,不可信。后汉书周罄传注引韩诗曰:“汝坟,辞家也。”比较切合诗旨意。崔述读风偶识更进一步指定“此乃东边后诗,“王室如毁”即指的是骊山乱亡之事,也言之成理。”
此诗分三章,每章作一转折。这里诗意的转折不仅仅在于陈述的内容,也表现在情感的变化之中,而情感的变化,又主要通过每章结句来表现。“惄如调饥”,写出对丈夫无限思念的啮人之情,“不我遐弃”,写出想象见到丈夫时欢欣交集之情;“父母孔迩”,写出欲挽留丈夫的委婉之情。寥寥数语,写尽心中酸甜苦辣。以凝练的字句表达凝练的感情,后来诗人唯杜甫最长于此。如著名的三别诗,其中“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新婚别)、“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垂老别)、“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无家别)等语,真是字字凄婉,句句惊心。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认为在这一类诗中,有“一种极浓厚的情感盘结在胸中,像春季抽丝一般把它抽出来”,所以名之为“回荡的表情法”。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沿着。汝,汝水。坟,堤岸。方言,“坟,地大也。青、幽之间,凡土而高且大者谓之坟。”
条,树枝。枚,树干。毛传,“枝曰条,干曰枚。”
君子,这里指妇女罪丈夫的尊称。
惄,饥饿貌。毛传,“惄,饥意也。”
调,同朝,鲁诗正作朝。调饥,未吃早餐前的饥饿。这里隐喻男女性爱未能得到满足。楚辞天问,“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鼌作朝,鼌饱和调饥同一喻意。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肄,砍过又生出来的小树枝。
遐,疏远。不我遐弃,这句是倒文,及“不遐弃我”,这章后二句是诗人设想相见后的快乐。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鲂,鳊鱼。赪,红色。说文,“鲂,赤尾鱼也。”诗人以鱼尾之赤兴王室之如毁,后人遂以火烧鳊名之。
毁,比喻王政暴虐。
孔,甚,很。迩,近。后二句意为,“虽然王政暴虐,徭役不断,你难道不想想近在身边的父母也需要赡养吗?”
这章是诗人设想丈夫回家之后怎样劝他不要再去服役的话。
诗经笔谈
在古代,对女子来说,丈夫就是天。对这首诗来说,虽然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表达的很恳切,但是对其中完全依归丈夫的思想我却并不认同。尤其是那句“不遐我弃”的欢心之情。女子还是要独立一点儿的,当然这也受古时封建环境所制,可以理解。
不过“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却又体现了女子委婉大胆的奔放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