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颜真卿:人格地标
“安史之乱”突然爆发时,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大地的时候,唐玄宗着急地问道难道没有一个忠臣吗?有一个人站出来了,他就是颜真卿。
颜真卿和他的哥哥颜杲卿,都是安禄山管辖下的太守。颜真卿首先发表讨伐安禄山叛变的檄文,募集了一万多士兵。由于他的号召力,并被推举为主帅。
但是不幸,哥哥在战斗中被安禄山逮捕。安禄山用最残酷的方式对付颜真卿的哥哥,而且把颜家三十余口全部杀害。
对于颜家的巨大牺牲,皇帝当然也很感动,但是朝廷老是打败仗,顾不上去纪念这个家族了。朝廷不纪念,自己来纪念。颜真卿用文章祭祀自己的家人,其中祭祀侄子颜季明的那份《祭侄文稿》,满篇都蕴含着斑斑血泪和铮铮铁骨,成了中国书法史上除王羲之《兰亭序》之外的第二经典。
七十四岁高龄的颜真卿又接受了一项朝廷使命。原来,河南许昌的李希烈与另一支部队联合起来,准备与朝廷唱对台戏,自己称帝。朝廷派颜真脚去劝诫和安抚。
但很多官员持有不同意见。不同意见无非两点:第一,长安到许昌路途遥远,老人家的身体折腾不起;第二,李希烈如果害了颜真卿,唐朝也就失去了国魂。
但是,颜真卿本人觉得义不容辞,还是上路了。
到了许昌,李希烈面目狰狞。颜真卿举止自若,毫不畏惧。李希烈又放下笑脸,对颜真卿说:“我做皇帝,你做宰相吧。”颜真卿立即怒斥,说分裂大唐是天大罪恶。
后来,李希烈用各种方式威胁老人,试图让他屈服。决定要把颜真卿烧死。颜真卿决定以更壮烈的举动来告示天下,就自己跳进了火中,却被叛军拉了出来。颜真卿被李希烈关在一个庙里。他觉得自己年事已高,不久于人世,就给自己写了墓志和祭文,也向朝廷写了遗志
但在此后,颜真卿只要看到李希烈再来动员,还是反复劝诫,阻止他继续谋反。没承想,朝廷的军队在其他地方杀了李希烈的弟弟,李希烈力了报复,就用绳子勒死了颜真卿。这时,老人已经七十六岁。他终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颜真卿居以文化人的身份,每次都站在危难的最前沿,用生命来捍卫唐代。为了战胜安禄山,他付出了整个家族三十余口的生命;为了战胜李希烈,他付出了自己苍老的晚年。颜真卿总是在大混乱中站在最前面,然后用生命让世界安静。他的英烈行为高不可及,就像严霜烈日一样,人们除了敬畏,就是仰望。
唐代,就是这样保卫下来的。或者说,正因为这样,唐代才叫唐代。所以,中国人的文化骄傲,与这位文人有关。
颜真卿就是唐代文化人格的地标。当然,也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代表。
第十六节
李煜:俘虏楼里的贡献
唐代之后,有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很乱。幸好,时间不长。
乱世也会有大创建。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出现了一个大诗人,他不仅没有远离朝廷,而且是一个皇帝。他就是李煜。一个亡国之君,居然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大诗人,这在世
界上绝无仅有。
文化逻辑和政治逻辑有着巨大差异。文化等级越高,这种差异就越明显。这个规律,到了李煜,就变成了一种终极性的证明。
李煜做皇帝的糟糕程度,实在让人生气。他做的有些事情是不可容忍的,例如害死了很多直言的人。在军事上更是乱成一团,直到被宋军包围,成为俘虏,丢尽脸面。
他身上那种烟云迷蒙的诗人心理,与金戈铁马的政治现实有着重大区别。
有以下五条鸿沟,他跨不过去。
第一,他的高度诗文修养,使他有一种隐隐的文化优越感,看不起一切粗鲁的人。这严重地影响了他对赵匡胤力量、智谋、宏图的认识。
第二,他的高度诗文修养,使他对国都江宁和周边地区历史文物深深迷恋,又暗暗鄙视北方的一切。这种心理加重了他试图维持分裂状态的政治倾向,因而对赵匡胤试图统一中国的正当选择产生了抵抗,违逆了历史的方向。
第三,他的高度诗文修养,使他对小智小谋的文字游戏产生了自我欣赏,例如赵匡胤要他北上共图大业,他却想出了一个“江南国主”的名号,似乎已经取消了原来的国号,却又显然以国自图,引起了赵匡胤的警惕。
第四,他的高度诗文修养,使他的“施政朋友圈”集中在文人圈子里。这些文人又以知识和文才互相欺骗,其实对军事和政治一窍不通。
第五,他的高度诗文修养,使他对生活中一些带有艺术性的细节特别敏感,这又严重地影响了他对大局的严峻判断。
阴柔萎靡的诗化人格在铁血政治面前的必然破碎。此间责任,不完全在于李煜个人。
李煜投降后,赵匡胤让李煜在文化上出点儿主意,让他当了挂名的“文联顾问”。赵匡胤还给李煜颁下了一个封号,叫“违命侯”,因为李煜违抗过他的命令。
但他实在太不喜欢政治上的李煜了,因此要用政治手段加以鄙视和污辱。但是直到这个时候,在政治上已经彻底失败的李煜,仍然是雄视千年的文学家。他的有些句子,几乎所有的中国读书人都能张口就来,成了极为珍罕的中文“语典”。
他善于捕捉最典型的图像,又善于运用贴切的比喻来表达一种苍凉的无奈。结果一气呵成,一字难改。
在九天之上,很多权势和财富的流星早已纷纷陨落,只有一种星座长久引人仰望,其中有一颗是他。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他还有一个特殊地位。在那个要尽屈辱的俘居小楼。在他时时受到死亡威胁而且确实也很快被毒死的生命余晖之中,明月夜风知道:中国文脉光顾此处。而这个亡国之帝所奠定的那种文学样式“词”,将成为俘虏他的王朝的第一文学标志。
“词”从唐代以来已有前期发展,但李煜以家国兴亡的大气灌注了它,推进了它,使它大步迈进了文学史。
人类有很多文化大事,都在俘虏营里发生。这次,在李煜和宋词之间,又一次充分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