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这一天也成为西南联大校庆日)。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从1937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决定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组建开始,到1946年7月31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停止办学,西南联大前后共存在了8年零11个月,“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汪曾祺笔下的雨,是那个年代促使青春枝干肆意生长的养分,联大的浓厚学习氛围便是肥沃滋养的泥土,让满怀赤城的学子们卓然成长、直至参天仰目。
朱自清、沈从文、闻一多、陈寅恪、赵元任、钱穆、钱钟书、金岳霖、冯友兰、华罗庚、朱光潜、费孝通、潘光旦……这著名的「大师天团」让追逐梦想成为一种最享受的时光。

这是一所传奇的大学,“仅存8年,却影响了中国80年”。在战火纷飞的时代,西南联大培养了不少后来中国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联大的星空耀眼繁星熠熠夺目,诞生了172位院士、8位“两弹一星元勋”、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00多位人文大师。
「美好的人格,则是他们和西南联大互相成就的。」
丰厚的学养,温柔而谦和的品性,还有所有人都从始而终的家国情怀。
为了热爱,为了胜利,为了国家,为了人民。
在战争年代,这就是一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仰。在战争过后,这就是新青年应当具备的笃定和激情。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