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9年,太上皇乾隆皇帝驾崩了,尸骨未寒之际,嘉庆帝便迅速对他的宠臣和珅进行了清洗。
和珅1750年7月生,钮祜禄氏,本命善保,字绿野亭主人,出生于北京西城驴肉胡同,享年49岁。
和珅入仕后办事能力极强,深得乾隆皇帝的信赖,先后担任了内阁首席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领班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重要职务。
乾隆驾崩当夜,嘉庆帝宣布让和珅留在宫中为先帝守陵,实则是断绝了和珅与外界的联系。靠山已倒,他很清楚这是陷阱,但不得不跳。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古有:顺治帝对付多尔衮,康熙帝对付鳌拜,雍正帝刺死年羹尧,乾隆帝密谋除掉讷亲。
嘉庆帝也不列外,他挥刀斩向和珅,一方面是因为和珅位高权重,党羽众多,如果不铲除,只怕是后患无穷;第二则是和珅的无数家产,在急于充实国库的嘉靖帝眼中,和珅无异于一块巨大的肥肉。
嘉庆帝最后算是网开一面,让和珅主动在牢内体面的自尽。
和珅死后,嘉靖帝接管了他的家产,便搜刮了八亿两白银的滔天家产。
我们深入去分析这件事,嘉庆皇帝赐死和珅,终极目的仍然是权利!
在历史上,嘉庆帝是为数不多继位后,仍然有太上皇(乾隆皇帝)压制的新帝。
1796年,乾隆成了太上皇后,并未真正放下手中的权利。
但凡涉及军国、用人等重要大事,还是要倾听他的意见。
当时作为乾隆宠臣的和珅,必然秉承其意志,手握至高权利,与嘉庆在权利上是冲突的。
冲突之一便是,嘉庆当初一心想让自己的老师朱珪担任广东巡抚,而和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跑到乾隆皇帝那里狠狠告了朱珪一状。
第一次乾隆并未在意,为了安抚嘉庆,他升了朱珪为大学士。
而第二次,和珅故技重施,他拿着嘉庆送给朱珪贺寿诗稿再次向乾隆告状,让乾隆一度龙颜大怒,不仅将朱珪贬为安徽巡抚,甚至还迁怒于嘉庆,自此便在嘉庆心中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其二,随着乾隆年纪大了,日益昏聩,和珅仗着有靠山,行事肆无忌惮越发目无王法。当时的和珅掌握了巨大的权利,人一旦得势了,行为就会飘,他不再将嘉庆放在眼中,两人的矛盾越演越烈。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89岁的乾隆去世。当夜,嘉庆便召集曾经的老师朱珪共同商议铲除和珅的事宜。到初四时,嘉庆专门发了一道上谕,谴责前方镇压白莲教义的元帅,此举醉翁之意不在酒,实际是将矛头指向了背后的和珅。当天嘉庆便解除了和珅军机大臣的要职,并下令二人为先帝守灵,也就是开头的一幕。
初五,便有多人弹劾和珅种种罪状,初八时,嘉庆宣布革除和珅与福长安的一切职务,并对其进行抄家下狱,初十八,经过多轮会审,和珅在狱中领旨后在狱中自尽。
和珅的人生不禁让我联想到如今的职场,特别是体质内。当公司顶层的领导突然调动,必然会对整个部门结构进行改革,而如果你所处的位置无法对现有领导产生价值,或者说对他是有一定威胁的,那么为了保证他的权威,必然是要对此进行清理的,你们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