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很多人都会有所疑问,这都是因为很多人对“君子”以及“仁”的理解不对造成的问题!
咱们先翻译一下这句话,意思为:“君子不仁是有的,而小人有仁德是没有的!”很直接、简单。字词的解释上没什么问题,可是并不代表别人看了就领悟这句话的道理!
从很多人的疑惑中就知道,很多人对儒家中的基本定义都不能正确的用文字来表达,更何况背后的意义。可以说爱好古典文学的人当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在浪费时间,因为他们根本没觉得自己学到的道理对他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反而有的还会让自己的状态更差,这都是因为误解了经典的原因!
何为君子?君子就是在对道理的领悟上有些层次的心正之人,但是并不是全能之人,是境界到一定层次上的表达,君子的存在也不少,可是它上面还有圣人,即便是圣人也非全能全知。
天地尚且不全,一个人类又能算得了什么?错误来源于无知,只要有漏就会有犯错误的可能性,只不过这种错误是无意的罢了!
“仁”是什么?是孔子把“德”字引申到人类群体中的代名词,只不过夹杂着孔夫子对人类文明应该遵守的正道的理解而已!并非一定合于天地之徳了,也非一定合道了,但是对于人类的现状来说也称得上美好的理想了!
所以综合看来,君子当然会有造成不仁后果的时候,但是那是君子能力的问题,并非君子心性扭曲所致!
对于后面说的小人是没有仁德的就更好理解了!何为小人?就是没有达到君子层次的人,最本质的一点就是心不正的代表,更多的小人也是无知的!
一个心不正,如果再加上无知的人,咱们想想你说他有仁德的可能吗?一个不讲道理的人能有什么仁德?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一个有仁德的人是有利于把人类社会向正向推动的人,也就是我们说的正能量。一个人就算有再小的仁德之力,那也是有了正心才能施惠于世人的!
所以我们不能把不识字的老农民都说是小人,农民一样有君子与圣贤,读书人中的小人我们从古至今存在的例子亦可以说到不耐烦!
从夫子的这句话可以看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原因,其实就算是圣贤也一样不会无过,既然他不是道,甚至和我们一样迷茫着道是什么的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恕”字,但是不是随便宽恕,我们要宽恕的是心正无意犯错的人,不是奸诈小人!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