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去乡下吃伯母70大寿寿酒,尽管下着大暴雨,可前来祝贺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屋中、屋前屋后全摆满了桌子,还不够坐,终于明白为什么乡下的客厅要那么大了,办个喜事什么的没个大场地可不行。
现在这些流动厨师的一条龙服务真是越来越到位了,东西应有尽有,下雨还有偌大的大棚,来前我还担心这么大的雨那么多人怎么安放呢。一般喜事都是前一天就开始有预备餐了,寿酒更是头天晚上便开始暖寿,宾客们基本都会在头天晚上就去吃晚饭了。
办这样一场宴席,所有东西消耗都相当惊人。以前都是放个鞭炮就可以了,现在用的都是烟花礼炮,那些在夜晚才能看见绚丽绽放的烟花用在白天除了震天的响声和缕缕青烟及一地的纸屑外,亳无任何美感,没能绽放出最美的姿态真是可惜了。
菜品鸡鸭鱼肉是必不可少的,单是猪肉类就有三大碗,梳子扣肉,坨子扣肉,走油猪脚,这三道菜是每次晏席必须有的,也是大家最爱吃的。扣在碗里的肉一律皮朝上,过油后皮被酥成暗红色,蒸后Q弹光亮,吃得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没谁不爱的,乡村的宴席唯一缺少的就是青菜,之前问过为什么不搞点清菜,说是青菜上不了台面,上青菜会被说道成小气的,乡下人不比城里人,干的都是力气活,必须要吃肉类才有力气干活。可喜的是这回可能是年轻人一手安排的,没顾那么多讲究,最后上了一道青菜,一上来就被大家抢空了,相信以后慢慢的大家也会逐渐习惯来上一道青菜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