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心,路过一段生活,身后,落英缤纷,美不胜收。
2018.9.19周三 晴天(清晨有雾)
冬梅姐姐在朋友圈里晒了一首诗,是她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写的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叫《听听秋的声音》,全诗是这样的:
听听
秋的声音
雨点落在叶子上
答答
是雨点打鼓的声音
听听
秋的声音
小溪流下大山
哗哗
是秋姑娘的歌韵
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也许是职业敏感,初读这首出自小学生之手的诗歌,我这个语文老师一下子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眼下正是秋天,路边有了片片黄叶,不知是什么时候悄然落下的。公园里的花,一朵一朵,渐渐没有了往日的娇艳妩媚。晨起,丝丝凉意不可抵挡地浸入肌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秋天的讯息。可是,有谁留意过它?有谁谛听过它?秋天,不只是一个季节,它还是一个人,一位有才情,有天赋的音乐家呀。这,也是一个孩子用他的诗歌告诉我的。
上帝看到人间没有爱,于是他派来了孩子。
上帝看到人间没有诗意,于是他派来了孩子。
上帝看到人间没有美,于是他派来了孩子。
上帝看到人间没有细细的暖和真诚的善良,于是他派来了孩子。
……
孩子,是拯救大人,拯救灵魂的灵丹妙药。
一个小孩子,把他最真切地感受,用他稚嫩的笔,一字一句地描绘出来。在他的笔下,天地万物,宇宙苍穹,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
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一个心中有情,眼中有人,笔下有物的人,他的生命,一定不是干瘪的,他的灵魂,一定不是枯涩的,他的世界,一定不是苍白无力的。
每个孩子,都是诗人。只不过,成长路上,磕磕绊绊,一个又一个不小心,大人们用指责的语气,挑剔的眼光拙劣的自以为是,逼迫着孩子,把那一份诗意,那一颗诗心忽略了,丢掉了,遗弃了。
一颗心,路过一段永不再来,亦是不能复制的岁月,为什么不给它以鼓励,给它以赏识,给它以信任,给它以陪伴,让那心灵的花朵,开成满园春色,一派欣欣向荣?
一颗心,路过一张纸的时候,为什么写下的,只能是伟大崇高的镜花水月,只能是局促一室之内的狭窄逼仄,只能是那些陈词滥调,自怨自艾?
写作的土壤,是生活。
写作的源泉,是观察。
写作的格局,是思考。
写作的提升,是坚持。
写作的动力,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又是秋天,当我们说着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时候,当我们吟诵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时候,当我们面对“秋”这个漫无边际的话题,却想不出一个字的时候,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小孩,用他的一首诗,告诉我们,秋天,原来是这个模样。秋天,原来是有声音的!
秋天,不只是用来行走,还用来启程。秋天,不只是用来哀叹,还用来欣赏。秋天,不只是用来驻足,还用来思索和发现。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秋天,已经与你我相对而坐,携手并肩了。亲爱的你,是否像这个孩子一样,发现了秋天的踪迹,听到了秋天的声音,品尝到了秋天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