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养成“爱干净、讲卫生”的好习惯,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很多人也是养成了一些新的卫生习惯如出门戴口罩、进门喷酒精消毒等,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除了个人基础防护,家庭生活中的卫生消杀同样十分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01
“消毒”活动历史悠久
“消毒”最早起源于何时何地目前尚无法考证,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远古人类懂得用水来清洁自己身体时,讲卫生、促健康的观念便已经开始形成了。
早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发明制作了陶釜,用陶釜中煮沸的水来烹煮食物,是湿热应用的肇始。从消毒的角度来看,与火焰形式的干热相比,湿热作用的温度低、时间短,而杀灭微生物的能力强、效果好。
再过了几千年陶甑的发明和使用,表明中国已经采用“蒸法”来烹煮食物,流通蒸汽比沸腾的水温度更高,它穿透力更强、加工食物更快、消毒效果更好。
到了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曾记载:“井上宜种茱萸,茱萸叶落井中,饮此水者,无温病”,又曰:“悬茱萸子于屋内,鬼畏不入也”,是说这个时候人们已经开始使用中药茱萸来消毒井水。
经典医学著作《本草纲目》中则最早有了用“(流通)蒸汽消毒法”来防治传染病传播的记载:“天行瘟疫。取初病人衣服,于甄上蒸过,则一家不染。”
02
家庭常见消毒方法
发展至现代,随着人类认识实践水平的提高,对“消毒”的掌握已经非常全面,在家庭环境中这些消毒方法比较常见。
• 天然消毒法
日光暴晒法常用于书籍、床垫、被褥、毛毯及衣服等的消毒,暴晒时应经常将被晒物翻动,使物品各面都能与日光直接接触,一般在日光暴晒下4~6h可达到消毒目的;通风法虽然不能杀灭微生物,但可在短时间内使室内外空气交换,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通风时间一般每次不少于30分钟。
• 物理消毒法
燃烧法是—种简单易行、迅速彻底有效的灭菌方法,但对物品的破坏性大,多用于耐高热,或已带致病菌而又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应用此法消毒时要注意安全,必须远离易燃或易爆物品,在符合规定的场所进行,以免引起火灾);煮沸法是一种经济方便的灭菌法,一般等水开后计时,煮沸10~15min可杀死无芽孢的细菌,可用于食具、毛巾、手绢等不怕湿且耐高温的物品的消毒灭菌。
• 化学消毒法
擦拭法是指化学药液擦拭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常用于地面、家具、陈列物品的消毒;浸泡法是将被消毒物品浸泡在消毒液中,常用于不能或不便蒸煮的生活用具。
03
食品消毒不容忽视
家庭生活中不容忽视的还有对食品的消毒,特别是在如今网购、外卖发达的情况下,很多食品到达家中时往往经过了多道流通手续,出于卫生安全的考虑,一定要做好相关消杀工作。
对于包装食物的食品袋,可以喷洒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进行消毒,或采用消毒湿巾擦拭包装袋消毒即可。
不易脱水、变质的蔬菜如土豆、萝卜、洋葱等,可在阳台通风放置一段时间;易脱水、变质的蔬菜如青菜、蒜苗、豆芽等,可慢速水流冲洗、浸泡清洗,沥干后存储;
海鲜、肉类无需消毒,可以用一个固定的盆缓慢进行清洗,另外处理这类食品前后要彻底洗手,并将生肉水产放冰箱前分割好,存放于安全温度下。
鸡蛋一般无需消毒,冷藏或阴凉处放置即可,烹饪前需将鸡蛋外壳清洗干净;冷冻食品可对外包装消毒,烹饪前慢速水流冲洗表面亦可,无需对里面的食物进行消毒。
夏天到了随着气温越来越高,各类细菌微生物也极易滋生,除了做好“消毒”工作,我们也要注重日常及时地清洁打扫,从各个方面守护好健康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