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课程】教师专业阅读.第一次预习
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的专业成长三阶段
这几天我读了魏智渊老师的《教师专业阅读》一书,魏智渊老师在分析了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素养之后,也形成了几点共识或者说是根本假设。其中之一就是:专业发展,必然会经历一种“浪漫——精确——综合”的有机过程。我详细阅读了这部分内容,再对照自己从教这25年的职业路程,还真是经历了这样的三个阶段呢!
一、 缺少方法的浪漫期
浪漫期指教师感性地、直觉地、自发地进入教育场景,进入课堂,进入学科,进入师生共同构筑的世界。1995年8月,师范毕业的我登上三尺讲台,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做教师是我的梦想,我也为自己能实现这一理想而感到无比骄傲。刚刚入职的我,面对着一群孩子们,他们一双双求知的大眼睛,无数次的提醒着我: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不当旁观者。那个年代的我,最为典型的心理就是:如果学校有什么额外的活,即使没有一分钱的加班费,我也想让领导把活分给我一些。如果哪些事情没有轮到我去做,我的心里还真是有些小失落呢。
就这样,我对教学全力以赴。为了让我们班的黑板报受到表扬,我周日一个人跑到教室里,又是画又是写。结果我在黑板报上给学生写的一封信,得到了领导的关注,并且还在全体教师会上表扬了我。为了得到纪律和卫生流动红旗,我不放心班长的管班水平,于是就一个人又管班级卫生,又管班级纪律。为了能提前熟悉教材,暑假里我带着教案本、教材回家,在家里备课读课文。
就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十几年,尽管也取得了一年荣誉,教学成绩也还能说得过去,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我的教学工作没有方法,也不去借鉴其他老师的,说到底就是体力活,那叫一个“累”啊!
二、 渴望学习的精确期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一个教师能成长为优秀教师乃至于卓越教师,不仅仅需要漫长岁月中的潜心修炼,也需要一次又一次或大或小的“遭遇”。这种“遭遇”既可能导致原有经验的突然飞升,也有可能导致原有经验的突然逆转即自我否定自我扬弃。回顾我的教育生涯,还真是有过这样的“遭遇”:真是用自己的真心对待孩子们,可是他们却并不买账。上课跟我顶嘴;放假来领取通知书,本来是件高兴事儿,可是他们却在打群架;更有甚的是竟然还有学生去校长办公室告我状,说我给学生布置作业多,让校长扣我的工资。那时候的我,累,并不算什么,出力不讨好的痛苦心理一直折磨着我,让我难受。记得很清楚,胆小的我平时根本就不敢跟校长讲话,可被逼无奈的我竟然敲开了校长室的门,告诉他,我不想当班主任了,不想教语文了。
还好,校长根本把我的要求没当回事儿,我继续做着班主任,教着语文。更好的是,在2013年底,我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了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这个民间组织。在郑立平老师的带领下,2014年春节,以第六小组组长的身份参加了群里组织的为期一周的线上学习培训。
接下来,我迎来了属于我的,让我生命蓬勃舒展的春天:想尽一切办法外出学习(现在在我的抽屉里,还收拾着一叠大大小小的火车票、汽车票等,那是我外出学习的见证);我积极参加线上的讲座,每个星期四,群里都有“老班话幸福”的讲座,我边听边做笔记,而且大胆地在听完讲座后谈自己的感谢;我开始了阅读,让阅读拓宽我知识的宽度;我积极地在教室里进行丰富的班级活动,并且规定自己一学期必须要做一场班主任讲座。
三、 奋力拼搏的综合期
在有了前几年的学习积淀后,如今的我,虽然还距离教育大家甚远,但我的专业成长步伐更加坚定了:
坚持两读两写,练扎实基本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读写是基本功。“两读”为朗读和阅读,“两写”指写字和写文章。
朗读,每天我都会朗读一首诗或者一篇文章,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截至目前,我上传到“为你读诗”“荔枝电台”等App里的音频作品1000多个,多次参加朗诵比赛,并在县教师朗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我每天阅读至少30分钟,并累计写下5万多字的读书笔记。2015年,我加入河南教师读书会,积极参加线上线下的读书分享,并当选为优秀读书会员。
写字,我坚持天天练字,曾手抄《诗经》300天。这两年,我参加过三期书法学习班,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书法。
写文章,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
我平时爱好写作,2017年,我加入洛阳市作家协会。从2018年春节开始,我坚持一天一篇千字文。目前,我在“简书”上留下的文字将近130万。这几年,我的文章多次在征文比赛中获奖,也有多篇在《教育时报》上发表。忘不了2019年暑假在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学习的情景,白天晚上课程安排满满。尽管这样,每晚课程结束后,我都要提着电脑,去自修室完成当天的千字文。即便在“成长之夜”晚会凌晨结束后,我也一个人径直去自修室,终于在凌晨2点多,完成了千字文。
正是扎实的读写基本功为我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加上平日里潜心学习于永正老师、武凤霞老师、朱煜老师、闫学老师等多位名家的教学艺术,并在自己的课堂上积极实践,我终于在优质课比赛中斩获了省级奖项。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则浅。这几年,我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主持、参与多项市、县级课题并顺利结题。
班级管理方面,我很信奉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中,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些年,无论是带班高年级还是低年级,我都对班级的值日工作进行明细分工,责任到人,真正实现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去年在新网师选修了《给教师的建议》这门课,深受苏霍姆林斯基开办“家长学校”的启发,也开始重视家庭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变得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开办的“家长学校”,让家庭在教育中起到更大作用;让家庭和学习这两个"教育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努力使每一位家长都能掌握最低限度的教育学知识;让每一位父亲、每一位母亲把在家长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跟自己孩子的精神生活联系起来。
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并尝试着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实践。从2018年9月开始,我白天给孩子们上课,晚上在荔枝APP给家长读书,这就是我们的“父母课堂”。一年时间,读完了《家有小学生——给烦恼父母的实用秘籍》、《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发现母亲》等七本书,给家长读书共计130多万字。现在受益的人越来越多,我的荔枝电台收听总人次达10.9万。这不就是一所网络家长夜校吗?
越努力,越幸运!现在,我越来越多的感到教师这一职业带给我的幸福感。“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今后,我还会我还会坚持、踏实地走成长之路,在不断的成长中,去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