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创作的一首壮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诗作之一。诗歌在抒情方式上的基本特点就是借古抒怀。词借传说中的赤壁古战场及相关的历史人物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易逝、功业难成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上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人物的追慕之情。词人在抒发这种感情的时候,并不是一下子将其倾泻出来,而是恰当地分三次安排在词的开头、中间和结尾这三个部分徐徐推出,纵贯全篇,从而使这种感情的抒发过程呈现为一唱三叹、一波三折之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全词的领起句。这个领起句写得很有特色。起句一起笔词人就把笔触聚焦到滚滚东逝的“大江”上,给全词营造了一个雄浑、阔大的意境,在这个阔大的背景上,词人再把笔触聚焦到“千古风流人物”上。起笔于“大江”,落笔于“风流人物,”
词人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呢?“浪淘尽”三个字给我们揭开了谜底:表达词人的感慨和思慕。“浪淘尽”者,用我们的大白话来说,就是滚滚东逝的江浪早已把历史上那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冲刷得干干净净。这一句同上句“大江东去”表面看来是在写东逝的江水,实则暗喻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功业难成。感叹之情深蕴其间。此为词人之一叹。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上阕结尾两句。这两句出现在词人浓墨重彩的描写完赤壁古战场之后。词人把这两句诗安排在这个位置,用意有二:一是收束上文,再次表达自己的感叹之情,回应上阕开头;二是引起下阕,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在结构上的作用 这里不详谈。我们重点说说这两句诗所表达的词人的感情。这两句诗所表达的词人的感情已如上述,依然是词人的感叹之情。
为什么要这么理解呢?理由有两点。从这两句诗所在的位置看,它们放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描写赤壁古战场的诗句之后,这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由景及人的写作思路。这种思路通常所表达的感情就是景在而人非的感叹之情,或者说是物是而人非的感叹之情。细品苏轼此词,词人在这里所表达的感情亦不例外。就这两句诗本身而言,“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本就是个感叹句,其中的“一时”、“多少”,把感叹的味道体现得的十分明显。此为词人的第二叹。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这首词结尾的四句诗。这四句诗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在笔法上显得摇曳多姿,丰富多彩。但细味它们蕴含的感情,则不论是叙述、描写,还是议论、抒情,总的倾向都是感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功业难成,同时还含着对三国时期的那些英雄人物的追慕之情。此为词人的第三叹。这一叹既很好的收束了全篇,凸显了怀古这一主题,同时又照应了此前的两叹,从而使全词不但在结构上给人以严密紧凑、一气呵成之感,而且在情感的抒发上又呈现为一波三折、一唱三叹之美,真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