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上写作后,觉得时间实在不够用,每天都在细致规划着时间表。一有空就钻进书房抱着电脑码字,打开手机基本也是看简书文章或微信读书。
电视断然是不看的,朋友圈公众号也鲜有光顾,购物聊天泡茶更是奢侈品,能省就省。整个人,看着就像庙里的高僧一心向佛,也像古代的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向圣贤书。
家务事也在断舍离,神经不那么敏感了。好在家人像理解我加班加点工作一样,用默默的行动,支持我像个高龄高考生,没日没夜,写作。
但,有些习惯不会改变,也不想改变。
像今年的春晚,我像以往每个年度一样,有滋有味地从头看到尾,从20点坚持到凌晨1点。日更写作任务赶在20点前完成,只为毫无顾虑地专心投入春晚。几十年如一日,我和家人一起守着电视看春晚的习惯,就像眼巴巴地期盼着年夜饭的心情一样,沉醉其中,不能自拔,否则,就好像没过大年。
这是生活的仪式感,是中国人的传统,更是美好的家族传承,不能变也不想变。
前两年听一位同事说起,婚后第一年回她老公老家过年。且不说年夜饭清清淡淡,更令她大跌眼镜的是,饭后,一大家子就各自回房间看电视。那一刻,她特别怀念自己热闹的娘家,给家人打电话拜年委屈得流泪,又怕父母担心,只得强颜欢笑。
她老公解释说家里一直如此,父母从不在意过年过节,一直都保持这样的节奏生活,所以已经习惯了。但也表示,还是喜欢她家里的过年气氛,有年味,以后会尽可能照顾她的感受,轮流到两家过年。
那时听了不免诧异,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重视春节的,也庆幸她老公能理解体谅她。
今年春节放假前和一位朋友聊起过年话题,听我描述老家热闹的过年情景,朋友有些哀怨地说,她老家重男轻女情况很严重,9岁起她就要帮妈妈洗碗打扫卫生做家务。每年年夜饭后,都在和妈妈忙着洗洗刷刷,只记得精疲力尽,全身酸痛,从来也没正经坐下来好好看过春晚,没感受到我说的那种年味。
说真的,当时我惊呆了。不应该是一家人一起抓紧收拾碗筷,一起坐下来看春晚吗?为什么她的爸爸和哥哥可以这样袖手旁观?重男轻女,这么古老的话题,竟然发生在我朋友身上,而且听她说,现在老家还是这种状态,真是刷新了我的认知。
幸好,我这位朋友婚后非常幸福,生活富足,老公是医生,孩子听话,与公婆相处融洽。她几乎不用操心什么家务事,也算是苦尽甘来。
年味是什么?就是团聚的味道,饱含亲人之间的亲情和爱意,是需要家人们一起营造和珍视的氛围。
同事朋友的经历,让我不由得默默庆幸自己,从小到大,从娘家到婆家,都生长在一个宽松包容关爱有加的环境中。感恩我的家人们,是他们让我在温室中自由成长,养成了热爱生活、觉察快乐、重视仪式感、追求人生意义的习惯。
这样的习惯,是爱的习惯,是尊重理解的习惯,爱自己、爱家人、爱世界,我永远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