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样“沉迷”于工作,不知道为什么到了8月份还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很不喜欢自己处于这种状态中,不管是精神还是身体,都陷入一种牢笼,无法达到自由的状态。
而且今天还收到了8月14日也就是下周日全国统考的消息。本来计划要继续在自习室里过天荒地老的。结果变成了一场接近于裸考的尝试。
记得当年看过一篇采访,是董卿在2007年考华东师范大学古典文学研究生的时候说过的。面对考试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足了准备,期待考卷发下来的那一刻,另外一种是临时报佛脚。
董卿从来都会当第一种学生。而我希望我的每一次考试也是这样。人生其实是有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组成的。
下周即开始了飞检。我要前往的城市是苏州、无锡和常州还有上海。希望周末不要安排。不管怎么样,这场考试对于我来说真得很重要。
下班后照常步行回家。一路沿着秦淮河往明故宫的方向走。这条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闭上眼睛即可抵达。
再次回到南京,看到这条河最大的改变就是从东水关到玄武湖段竟然也有了画舫在河流上随意游走。
而离开南京去杭州之前,这一段离开夫子庙核心景区的河道是极其安静的。没有画舫也没有船只,只是偶尔有捞水草的竹排划过水面。
秦淮河是中国历史文化第一河,南京的母亲河,也充当着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的功能。疫情后时代的报复性消费让这座城市在这个暑期迎来报复性旅游GDP的增长。
夫子庙的泮池畔,排队两小时坐船40分钟。这是属于暑期的盛会。秦淮河画舫车水马龙,游人如织。两岸演艺人员分布,王羲之、四大才子、贾宝玉、桃花女等人物装扮起来,看到画舫过来,便开始向游人招手。
这是画舫线的风景。沿线的风景还有秦淮河航线沿线的灯船。莲花主题的、古偶小品的、故事传说的,各种主题点缀其中,晚间和着点亮的画舫,成为了秦淮河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看着秦淮河上漂着的灯船,我就思考一个问题,这些灯船的诞生,到底需要走哪些流程。
许是政府为了暑期引流,促进消费,需要开发新的画舫航线。航线上需要进行一定的景观布置。
应该是有专业的商业运营公司来统筹安排全流程。会先测算会有多少客流,开发新的航线可以带来多大的运力,频次及票价如何制定。算出收入的现金流减掉固定要保留的利润,再减掉基本的运营成本就是景观布置的支出池。
这么一算就出来了到底这场招标是什么样的级别与规模。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招标公司招采,做标书,选择符合条件的设计制作公司入围。
入围后分技术标和商务标,进行资质的评定和方案的设计、报价等相关流程环节。评标会上,来自各方机构的评委们打分。权重相加,计算出最后的得分,评选出最后的入围单位。
该入围单位和相关具体事项对接人敲定好相关方案、报价,走好立项、合同、费用等流程。灯船也就可以出炉啦。一边协调好各方关系一边开始入河安装、接上电源。
试运行后开始验收,并且应该会根据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定期复盘。包括资源使用期限,资金回正时间评估,查漏补缺等环节,以及未来秦淮河的商业规划。
这么一想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的职业病又犯了。近期还是需要好好梳理梳理手头的工作,准备好考试。
明天得抽个时间把准考证打印出来啦。管它什么佩,管它什么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