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报道后的思考
( 全文共1824字,大约需要 5分钟 )
近日,在学习强国中看到了一篇新闻报道《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心脏中心孙强:在主动脉上动刀的“拆弹专家”》(下文中简称A),读后收获很多,也有很多的疑问与想法。
近日又看了一篇热点文章,题目是《25岁英国籍女演员突然身亡!因这种食物产生的问题,致死率极高!》(下文中简称B)引发了很多的思考,从科普的角度来谈点自己的思考。
现在将2篇文章的结构进行了比对,也是我的思考重点,在此记录下来,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两篇文章题目都很新颖,很吸引读者去读文章。新闻报道的人物、事件描述很清楚,值得学习。
两篇文章的主题都是与生命有关:A文是心脏科医生的人物专题报道,赞扬医生的高超技术与救死扶伤的无私奉献,而B文是因食物不当而身亡的特殊案例,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的原因是为了减少类似的事件的再次出现。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心脏中心孙强:在主动脉上动刀的“拆弹专家”》(下文中简称A)一看题目就特别想读,读了之后,我的困惑反而更多了,之前作为中年人的我比较了解心血管等病,还是不大清楚里面的有些专业述语的表达,如“A型主动脉夹层的标准治疗方案” 还是搞不懂,还要继续搜一搜,才能明白里面的说法“ 主动脉夹层被称为‘大血管中的炸弹’,是医学界公认的发病快、病情凶险的大血管疾病。进行主动脉夹层手术,就如同在人体内拆除“不定时炸弹”,可以说是与“死神”的正面较量”文中里面的专业词语太多,根本无法了解,我对该病的了解还是有基础的,因为四五年前表哥得过这个病通过手术痊愈的。因此,读后我就特别想详细了解其发病原因、症状及急救的方法等,A文我读后却越发的不理解这个病的治疗,但是都需要单独搜一搜才能找到,有点太麻烦,也起不到让更多人做好预防的宣传目的。因此,特别希望能在看到一篇文章后,最好有个链接或者专题栏,将所有的文章放在一起,能让读者能够对该病的有全面的了解,能在发病时进行及时处置,不耽误时间,而能让更多人来正确对待,不贻误治疗时机。
看了A文后,我就不由得想到:发病越短得到救治的治愈率越高,如此急性的重病,对谁来说都是无情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 那如何来预防呢?那才是减少此类疾病的根本,我觉得这才应该是宣传的根本目的,而不要单纯的去表扬医生们的无眠无休、无缝衔接,他们也是人的,不要再像2023年的疫情牺牲的医护专家们(尤其是2022年读过的“山东疫情继续向好,青岛莱西、潍坊、日照相继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然而2022年3月20日, 年仅42岁的白晓卉牺牲在抗疫一线。她担任山东医学检验队队长,曾先后驰援过北京、新疆、河南、山东等地。一次又一次,集结、出发,执行任务、返回……谁都没想到,这一回,她倒在正在支援的威海。当时我是满眼泪的查找了关于她的所有报道,就是这样的疫情专家,却没有等到疫情全面解封的消息…… )那样,等牺牲了再来保护、爱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我透过了这则新闻报道,将我对医生的关心与爱护表达出来,更关键的是舆论导向:要做好自己的职责,让更多人健康生活,更多医护人员、教师等职业人不要寒心:要时刻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才能让更好地保护医生和其他人的身心健康,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支持。预防疾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以及了解和掌握急救知识。只有从根本上减少疾病的发生,我们才能拥有更健康、安全的生活。
哪些食物可能会引起过敏?食物过敏都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食物过敏?……当读者读完B文后所得到的关于过敏的知识增多了,还能学会避开过敏食品来指导自己的饮食方案,有很强的实际指导价值,每个人都能有收获,试想:这样的文章下次当你读到后还会不细细品读吗?点击率肯定会节节攀升,再过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后,什么时间都不过时。读一篇新闻既懂百科知识也指导了实际生活,提高了食品安全的意识,尤其是其中出现“过敏最好的办法是‘躲’”“哪些人需警惕食物过敏?”……类似的小标题也很吸引人来去正确落实。
读了《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心脏中心孙强:在主动脉上动刀的“拆弹专家”》一文后,如果能在文末加上一些链接:接着连线:如何来做预防的、进行更多的普及与养生教育,相信有了这样的宣传后此类疾病的出现人数是会有所下降的。也是对大众读者的负责任。做事情,不要单一的呈现,而要比较完整的进行展示,不能因为是人物报道就单纯的写主人公的工作强度与难度,而要全面完整的展示 这一疾病的形成机理、如何预防、如何让更多人受益,甚至也可以公布一下此医院诊此病的科室联系电话,便于人们对此疾病的及时判断与送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