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1周五雨D91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599
《庄子》杂篇 说剑
本篇以“说剑”命名,内容主要是庄子通过向赵惠文王谈论为剑之道,来劝说他放弃游乐小技,而去往天子、诸侯应具备的大道。历来学者多认为此篇非庄子自作,由于文中提到了赵惠文王,故应是战国中晚期或秦汉人所作。文中的庄子,更像是一个战国时纵横驰说的策士形象。庄子在首次见到赵惠文王时,陈说为剑之道,颇能见到道家学说的味道,如“示之以虚”、“后之以发”,这些在老子或庄子那里都可以找到依据。但在具体陈说“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及“庶人之剑”时,则更多显露了儒家入世的思想。这一段论说,实际上融合了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这些都是战国策士论说的有力武器。
所谓“天子之剑”,其实就是治理天下之道,因而具有王者气象,虚廓大度,是谈论从根本上治理国家的。而“诸侯之剑”是治理邦国之道,以用人为主,其中所显露的是霸者味道,而缺少蕴藉深沉。至于“庶人之剑”,就是赵惠文王所喜爱的击剑之术。这只不过是徒逞匹夫之勇而已,“无异于斗鸡”,流血伤亡而外一无所用,故而受到庄子的奚落。
北宋王雱曾评论说:“夫天下国家者,圣人之利器,而其用必在于善藏,而其全不可以示人。庄子因而作《说剑》篇。”
南宋褚伯秀也说:“《说剑》一篇,辞雄旨微,铿绚千载,岂浪鸣哉!《汉书》:‘司马氏在赵者,以传《剑论》显。’则剑术其来尚矣,故漆园借此以发胸中之奇。或者泥于形似,遂认为说客纵横之论。经意一失,指夜光为鱼目者有之。”
本篇情节紧凑,结构简单,是一篇优秀的先秦小说。
一
【原文】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下[1],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
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赐周千金?”
太子曰:“闻夫子明圣,谨奉千金以币从者[2]。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
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3],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4]?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
庄子曰:“诺。周善为剑。”
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髻垂冠[5],曼胡之缨[6],短后之衣[7],瞋目而语难,王乃说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
庄子曰:“请治剑服[8]。”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王脱白刃待之。
【注释】
[1]夹门:聚于门下。[2]币从者:犒劳随从。[3]当:合乎。[4]事:使用。[5]突髻:发鬓从两旁突起。垂冠:谓帽子低倾。[6]曼胡之缨:粗实而没有纹理的冠缨。曼胡,粗实。[7]短后之衣:后幅较低的上衣,便于跳跃。[8]治:制作。
【译文】
过去赵文王酷爱剑术,各方精于剑术的人蜂拥而至,因剑术而成为门客的超过了三千人。赵文王整日少理国政,让这些人日夜不停地在自己面前击剑,每年死伤都在百余人以上,可赵文王依然乐此不疲、不能满足。如此整整过了三年,赵国的国家实力日益衰落,各国诸侯纷纷图谋攻取它。
对于这种严峻的形势,赵太子悝虽然十分忧虑却无计可施。无奈之下,他对近侍的人说:“谁要是能够说服赵王停止比剑,我赏他一千金。”
左右的人推荐说:“庄子可以胜任。”
太子派人携千金去见庄子,庄子并不接受,而和使者一同去见太子,问:“太子有什么吩咐,为何赐我千金?”
太子回答:“我久闻先生明达圣贤,诚奉千金以犒劳先生的仆从。先生不肯接受,我无话可说。”
庄子说:“据说太子准备让我去说服赵王,阻止他对剑术的爱好。但是,一旦我对上劝说而违逆了赵王的心意,对下自然也就不合乎太子的旨意。那么,我自身就会遭到戮刑而死。倘若这样,我怎能还用得着金子呢?反之,如果对上我能够说服赵王,对下又能合太子意愿,那么,我在赵国想得到什么难道还会有困难吗?”
太子说:“是的。父王所接见的,只有精于击剑的人。”
庄子说:“好的,我也善于运用剑术。”
太子说:“不过父王所见到的击剑人,全都头发蓬乱、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紧身、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大王竟喜欢见到这样打扮的人。如果先生穿着儒士的衣服去进见,事情肯定会弄糟。”
庄子说:“请为我备好剑士的服装。”三天以后剑士的服装裁制完毕,于是面见太子。太子就跟庄子一道拜见赵王,赵王解下利剑等待着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