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轮回转世-苏东坡的前世与后世(2)

东坡前世-五祖戒禅师印象

仍然回到东坡先生的前世故事,了解一下五祖戒禅师,即五祖寺的师戒禅师,五祖是寺名,师戒禅师是五祖寺的住持,所以称他为五祖戒,是双泉师宽禅师法嗣。属六祖慧能大师顿悟一派,青原法脉下第八代,五祖戒禅师有十几位法嗣被《五灯会元》收录:

洪州泐潭怀澄禅师、瑞州洞山自宝禅师、复州北塔思广禅师、蕲州四祖端禅师

潭州云盖志颛禅师、舒州海会通禅师、瑞州洞山妙圆禅师、蕲州义台子祥禅师

明州天童怀清禅师、越州宝严叔芝禅师、蕲州五祖山秀禅师、襄州白马辩禅师、随州水南智昱禅师。

有关记载如下:

《五灯会元》卷第十五

僧问:“如何是佛?”师曰:“鼻孔长三尺。”曰:“学人不会。”师曰:“真不掩伪,曲不藏直。”

  问:“如何是道?”师曰:“点。”曰:“点后如何?”师曰:“荆三汴四。”

  问:“宝剑未出匣时如何?”师曰:“看。”曰:“出匣后如何?”师曰:“收。”

  问:“如何是随色摩尼珠?”师曰:“随。”曰:“随后如何?”师曰:“一个婆婆两个瘿。”

问:“得船便渡时如何?”师曰:“桌在谁人手?”僧拟议,师曰:“云有出山势,水无投涧声。”

........

僧、即问者,是指双泉师宽禅师法嗣

师,即答者,五祖师戒禅师,

《指月录》卷之二十二

  湖州上方岳禅师。少与雪窦显公。结伴游淮山。闻师住五祖喜勘验。显未欲前。岳乃先往。径造丈室。师曰。上人名甚么。对曰。齐岳。师曰。何似泰山。岳无语。师即打赶。翌日复谒。师曰。汝作甚么。岳回首以手画圆相呈之。师曰。是甚么。岳曰。老老大大胡饼也不识。师曰。趁罏灶热。更搭一个。岳拟议。师拽拄杖赶出门。及数日后。岳再诣。乃提起坐具曰。展则大千沙界。不展则毫发不存。为复展即是。不展即是。师遽下绳床把住云。既是熟人。何须如此。岳又无语。师又打出。以是观五祖。真一代龙门矣。岳三进而三遭点额。张无尽谓。雪窦虽机锋颖脱。亦望崖而退。得非自全也耶。师暮年至大愚。倚拄杖谈笑而化。

朱时恩《佛祖纲目》

洞山自宝。为人精严。护持戒法。然性好名。事边幅。初得法于师戒。戒暮年弃众造焉。宝以其行藏落人疑似。弗为礼。戒遂至大愚。未几倚拄杖于僧堂前。谈笑而化。五祖遣人来取骨石。归塔焉。

《印光大师文钞》

五祖戒禅师,名气相当大,门庭徒众相当多,乃非常之人,为云门偃之法孙,为宋大觉琏国师之法祖。门庭高峻,若龙门然,学者每每望崖而退。在当时之声望,何等赫然。

即便是五祖戒禅师,乃是非常之人,这是云门宗的文偃禅师的法孙,是宋朝大觉怀琏国师的法祖。

五祖戒禅师门庭高峻,好像龙门一样,学者经常畏难而退。在当时的声望,何等的赫然啊.......

杭州西湖当时东坡先生修的“苏提”

五祖戒禅师印象小节

从上文可看出,五祖师戒禅师修行成就很大,擅长禅宗机峰,在当时声望很高,影响非常大,弟子众多,在晚年时,“其行藏落人疑似”,即可能有一些行为让众人感觉不太如法,遭人怀疑,至使像洞山自宝这样的弟子都不再以礼相待,后来到大愚处,没过多久在僧堂前倚拄杖,谈笑之间即离开人世了。这可以看出来,五祖戒禅师的禅定境界是相当高的,已经做到来去自由、无拘无束的境界了。

“其行藏落人疑似”,到底指什么,没有找到任何确切记载,在冯梦龙《喻世明言》中,说他与一位叫红莲的女子有染,因为这是文学作品,不足以让人相信。东坡自己曾提到”戒和尚不识人嫌,强颜复出”,其诗中也有“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以及“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等句,综合这些,可以看出,五祖戒禅师作为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德高望重的一位大和尚,非常受人景仰,但是在晚年可能确有些不拘小节的行为。

为何前世出家,今生会有大成就?

出家,即出离世俗尘缘,发愿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使自他从轮回中解脱为目标,度一切众生,行一切善法,发菩提心,再也没有自私自利。这些,堪称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因此,从佛法因果理论来解释,出家修行有大福报,如法修行,好的结果是脱离一切烦恼成为登地菩萨,乃至成佛。但是,如果一生当中修行不是特别好,没有达到不退转地,则可能还会有烦恼,还会堕落,也可以说,修行好了,可以做菩萨和做佛,也可以乘愿再来转世做人再来度众生;修的不太好,可能成为六道中人或天道中的天神或人,因为前世的发心修行的福报,则很可能成为帝王将相,或大富贵之人。

亚青寺出家众

至于五祖戒禅师,按照明朝紫柏禅师的观点,应是乘愿再来的,以“文章做佛事”,而按近代印光大师的说法,是还没太修行好,才变成一个世俗人苏东坡,两者那个对?不得而知。

但是不管怎么说,苏东坡此生的成就,肯定与世五祖戒禅师有一定关系,这些大概就是因果学说中的等流果,即前世才华智慧、性格、习气等,这一世中会得以延续。其文学才华、佛法造诣、性格气度和其它世间法的成就,都可能有所体现。

他的好友惠洪,也就是《冷斋夜话》的作者,甚至把苏轼的文学天才也归功于他的前世:“东坡盖五祖戒禅师之后身,以其理通,故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盖非语言文字也,皆理故也。自非从般若中来,其何以臻此?”

因为前面说的出家的功德,历代的很多帝王也恭敬出家人,甚至有出家愿望或经历的,如梁武帝,唐朝武则天,明朝朱元璋,清朝顺治皇帝等,传说顺治皇帝还留下了发人深省的出家诗,摘录如下: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初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皇家!

(......还有很多,略。)

 

东坡先生今生与前世的因缘联接

生活中各种遭遇,似乎不是无缘无故,而与自己之前的起心动念、甚至与前世愿望和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在《二十案例示轮回》中也能找到这种联系。憨山大师所著的《梦游集》中也说,为前世“幻业所弄”,去了好多前世曾经去过的地方。

佛教的六道轮回图

在东坡先生的前世与今生中也有一些类似这样的联系。东坡前世为出家人,修证很高,应该具足智慧和慈悲,了知世事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等大乘教义,他今生的才华与成就与其前世修行度人应有密切的关系;思想性格与前世也非常相近;其它如对佛法态度,经历过的地方,与其有密切关系的人物等,可能都与前世有联系,只是没办法详细了解,下面仅就其慈悲和无常观念,简单说说。

王安石变法期间,青苗法的实施,使欠官债的百姓越来越多,监狱人满为患。东坡在除夕夜还要依旧例清点犯人,看着这些衣不遮体的百姓,心中的酸楚油然而生,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下来。他在《官厅题壁》中写到:

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

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

小人营糇粮,堕网不知羞。

我亦恋薄禄,因循失归休。

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

杭州任职期间,自己出钱并集资建立了专为穷人治病的安乐坊,救治了无数贫困百姓,被贬黄州期间,虽无权无钱,但仍不畏世俗压力,大力革除江对岸武昌城溺女婴的陋习,让无数的女婴存活下来,并说:“吾眼中无一个不是好人。”对于政治上迫害他的人,从不记恨,宽大为怀,在这些人失势以后,又能以礼相待,关爱有加,实在是做人的楷模。

以上为东坡先生慈悲的表现。以下可以看出东坡先生对人生无常的认识,《赤壁赋》云: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东坡书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下面说说东坡先生的个人婚姻生活,这些是有文字记载的。

东坡先生先后有两个妻子,王弗和王润之,一个正式的妾,叫王朝云,另外侍妾侍女有多位,其数不详。

东坡19岁,取第一个妻子王弗,其当时16岁; 

30岁时,王弗27岁去世;王弗去世时,苏轼与她唯一的儿子苏迈,仅仅六岁,王弗堂妹王润之和其哥哥十分崇敬东坡先生,因此后来,促成了东坡与王润之二人的婚事。

33岁时,即3年后,续娶前妻王弗堂妹王润之,是其第二个妻子;

39岁,纳侍妾王朝云,当时王朝云12岁,之前是歌姬;

56岁,第二个妻子王闰之去世,

61岁,王朝云去世,卒年34岁。

66岁,东坡离世。

从以上看,东坡先生的婚姻生活,既十分幸福又有不幸之处,幸福之处自然不用多说了,不幸的是三任妻子都年轻早逝,另东坡先生十分悲痛。

第一任妻子王弗聪慧而谦虚,东坡读书时,总是陪在身旁,背书有错漏的时候,王弗会在一旁提醒,但等东坡要与她探讨时,她又说自己并不精通。似乎东坡所不会的都是她会,二人即是夫妻又是知音,情深意长,从东坡先生在其去世十年后的词中即可看出,读过催人泪下。

图片来自网上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第二任妻子王闰之陪伴东坡先生时间最长,共二十五年,与其同甘共苦,经历世间动荡沉浮,在其死后,东坡还记得,在王闰之的生日,给她求佛诵经、买鱼放生。

《蝶恋花·同安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

泛泛东风初破五。

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

佳气郁葱来绣户。

当年江上生奇女。

一盏寿觞谁与举。

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

放尽穷鳞看圉圉。

天公为下曼陀雨。

惠州西湖六如亭边王朝云雕像

王朝云的身份是妾,在王闰之去世前是侍妾,实际上,是东坡的第三个妻子,也是红颜知己。她最初不识字,后来学习识字和书法,能写楷书。大概因为东坡学佛的原因,朝云后来也一心向佛,颇有悟性和灵性,这也是她和东坡先生心心相通的缘故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这首诗是东坡初遇王朝云时所作,可见当时东坡与王朝云确有一见倾心之意。

冷斋夜话》计载,(东坡说)予家有数妾,四五年相继辞去,独朝云随予南迁。因读乐天诗,戏作此赠之云:

不学杨枝别乐天,且同通德伴伶玄。

伯仁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裙歌板旧因缘。

丹成随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上面诗中,乐天是指唐朝的白居易,杨枝是指白居易最宠爱的一个妾,在白居易年老体衰时,虽受其宠,但乐天却不辞而别溜走了,“杨枝别乐天”,即是这个典故。

曾经见到有篇文章,批评东坡先生无情无义,在被贬离京时,将妾送与他人,甚至已经怀孕的,也送出两位,还有以妾换马的事情。但从上文看,“予家有数妾,四五年相继辞去”,不但男人可以把妾送出去,妾也可以主动辞去,这可能是当时社会习俗吧,抛开历史谈道德是没道理的。

天女维摩总解禅,大约是《维犘诘经》中的典故,而“舞裙歌板旧因缘”中的旧因缘,不知所指,是否是前世的事情不得而知。

东坡先生才华无与伦比,政治才能在当时被所有当权者看重,但是他不妥协王安石的“变法派”,也不迁就司马光的“保守派”,因而在两派各自当权时都受到排挤和迫害,历尽磨难。曾在一日饭后散步,拍着肚皮,问左右侍婢:“你们说说看,此中所装何物?”一婢女应声道:“都是文章。”东坡不以为然。另一婢女答道:“满腹智慧。”东坡也以为不够恰当。这时王朝云回答说:“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捧腹大笑,表示认可。

学佛和修道、直至出家,何曾不是不合时宜之事呢?

冷斋夜话》计载,盖绍圣元年十一月也。三年七月五日,朝云卒,葬于栖禅寺松林中,直大圣塔。又和诗曰: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唯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懃礼塔中仙。

“伤心一念偿前债”是不是说,以我现在伤心的痛来偿还之前欠下朝云的债?这里的偿前债,与前面的旧因缘,是否是同一事,大概只有东坡先生自己知道了。“弹指三生断后缘”,可以直译为,三生三世,只在弹指间,今后的缘分就断了。但这样很难理解,两人相知相爱,三生三世都嫌少,为何以后不继续相约、相爱,再续前缘呢?是什么原因呢?

这可能就要与东坡的信仰有关了。此时东坡六十多了,后半生颠沛流离,苦多乐少,而且自己认为早已知道了自已的前世,从而精进参禅,应该早就有所彻悟了。佛法偿还宿债,万缘放下的修法,在这两句中,体现的大致是这个意思吧,放下所有的前缘,就不是世俗人了,这也预示着,东坡的理想是要做一个出家修行人,不知是否也预示,东坡再转世会做出家人。

这是不是太无情了呢?应该也不是,“驻景恨无千岁药”,能感受到东坡先生对其早逝的悲痛,最后两句,“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懃礼塔中仙”大意是,朝云你虽一直静卧在竹林下,但我们二人心的距离是没有远近之分的,夜里你还要像以前一样精勤,要经常礼拜旁边塔中的仙人啊。这里,还不忘计叮咛嘱托,我们心在一处,你别忘记拜佛啊。

细细口味,未免感动落泪。

朝云临终前,握着东坡先生的手,诵《金刚经》中偈颂: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意为让东坡随缘放下,不要太过悲伤。东坡在墓前筑六如亭以纪念朝云,并亲手写下楹联: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对联里饱含了东坡先生对这位红颜知己的无限深情。据说,至今仍常有人来六如亭祭拜。

六如亭 图片摘自网上

东坡先生临终

东坡先生墓志云:“先生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与吊于家。讣闻于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惠林佛舍。”呜呼,先生文章为百世之师,而忠义尤为天下大闲,加之好贤乐善,常若不及,是宜讣闻之日,士民惜哲人之萎,朝野嗟一鉴之逝,皆出于自然之诚,不可以强而致也。以次年闰月六日,葬于汝州郏城县钓台乡上瑞里。 

东坡先生在去世前,曾唤三子于床前,说:“吾生不恶,死必不坠。” 

老朋友惟琳和尚在其临终时赶来,在他耳边大声道:“端明勿忘西方。”   东坡答:“西方不是没有,但个里着力不得。”   钱世雄喊:“至此更须着力!”   东坡闭目答:“着力即差!”   钱世雄问:“端明平日学佛,今日如何?”   东坡答:“此语亦不受。”   其子问有何后事安排,东坡不语。

之后溘然而逝。

西方极乐世界图

关于上面情形,说明东坡先生临终前头脑清晰,不忘禅语机峰,不失正念。有些人评论说东坡先生临终前不能一心专注观想西方极乐世界,说他修行功夫尚差,这是不太公平的。因为东坡先生以参禅修行为主,按照禅宗的理论,其临终前的表现,不执着“有”,不执着“无”,不执着受,恰恰说明了他的修证功夫是很高的。

在东坡去世前两日,与惟林长老与有一段诗,即《答径山琳长老》

与君皆丙子,各已三万日。

一日一千偈,电往那容诘。

大患缘有身,无身则无疾。

平生笑罗什,神咒真浪出.

惟琳和尚不知最后两句的典故,问鸠摩罗什神咒是什么意思,东坡索笔书:‘昔鸠摩罗什病亟,出西域神咒,三番令弟子诵以免难,不及事而终。’

鸠摩罗什是历史上公认的高僧大德,流传最广的《金刚经》、《法华经》、《阿弥陀经》等都是他译出来的,虽然被国王所迫,娶妻生子表面看似破戒,然而出淤泥而不染,死后舌头化作舍利。上面诗最后两句,东坡先生并非真的嘲笑鸠摩罗什大师,而是说人的生死都是无法避免,高僧大德也会生病,也会死的,应该以平常心看待而不要执着。

苏东坡的转世

据说,明代憨山大师是东坡先生转世。

憨山德清(1546—1623年),与云栖袾宏、紫柏真可、藕益智旭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俗姓蔡,字澄印,号憨山,法号德清,谥号弘觉禅师,安徽全椒人,为临济宗门下,与紫柏真可禅师是至交。

供奉在南华寺的憨山大师真身(来自网上)

憨山德清精通释、道、儒三家学说,主张三家思想的融合,著作颇丰,书法也堪为大家。倡导禅净双修,教人念自性佛,其思想与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相契,中兴禅宗的祖庭曹溪南华寺,即六祖惠能真身所在寺庙,其圆寂后也留下不坏真身,也被供供奉南华寺内。

醒世歌是憨山大师所作脍炙人口的禅诗: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

......(后略)

憨山大师一著作叫《梦游集》,其中,示灵洲镜上人篇记载:

余昔游海门。登妙高峰。入无际三昧。入棱伽室。睹东坡老人。代张方平手书棱伽经。与佛印禅师留作金山常住。是时举身毛孔。熙怡悦豫。如春生百草。不自知其所以然也。及后览教乘印证。乃知为习气横发于中。熏然不自觉耳。自尔行脚云水闲。此海阔天空虚明昭旷之境。时时如大圆镜。悬于眉睫闲也。顷为幻业所弄。直走瘴乡。舟行过曹溪口。下浈阳峡。经小金山。而抵羊城。未暇登眺。戊戌秋日。始得览其胜。与镜心上人。过东坡堂。读悟前身诗。又爽然自失。恍然若睹旧游。是知天地一幻具。万法一幻丛。出没一幻迹。死生一幻场。江山一幻境。鳞甲羽毛一幻物。圣凡一幻众。尔我一幻遇耳。

憨山大师书法

上文被当作憨山大师是东坡先生转世的证据,如上所述,似乎在禅定境界中回忆前世。

上文大概的白话翻译如下:

我以前曾经到海门这个地方,登上妙高峰,在那里禅坐,进入很深广的禅定境界中,之后感觉进入棱伽室,看到东坡老人正在为张方平抄写《棱伽经》,佛印禅师留东坡先生在金山寺一起居住。这时全身的毛孔都特别舒服,就向春天百草生长一样,自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后来查找经论印证,知道这是过去世的习气不知不觉的出现。自此以后,证得到大圆镜智,然而时常为以前的因果、业障所捉弄,到过很多前世曾去过的地方(瘴乡、曹溪口、浈阳峡、小金山、羊城等),去了东坡以曾居住的地方,读前世写的诗,有时又不知所措,似乎看到前世的自己。因此知道,万法如梦如幻,人生也如梦中幻化一样。

文中提到的张方平,是当时四川的地方官,对于东坡父子,有知遇之恩。三苏同考进士时,曾一起去拜会他,之后交往更深,东坡称之世叔伯,后来结成忘年之交。《棱伽经》是佛教禅宗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从上面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前世后世的经历有着很多微妙的联系。

而憨山大师的下一世,就是近当大名鼎鼎的虚云法师。

虚云法师

虚云法师(1840-1959),为近代禅门泰斗,世寿120岁,戒腊101。主籍湖南湘乡人,生于泉州,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

虚云法师以此对联自述一生: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

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五帝: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与宣统皇帝。

*四朝:满清皇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十难:生为肉球、饥寒雪掩、痢疾待毙、口流鲜血、失足堕水、大病顿发、索断浸水、险遭剖腹、全身枯木、遭匪毒打。

身系禅宗五宗法脉传承--曹洞、临济、云门、法眼、沩仰。

其弟子有具行和尚,宣化上人,一诚法师,传印法师,本焕老和尚,净慧老和尚,海灯法师,佛源老和尚,体光老和尚,绍云法师,梦参老各尚等,几乎当代在世或不在世的大德高僧,都曾得到过虚云法师的法益。

虚云在南华寺任住持时,晋院的那一天到各个殿堂拈香礼拜说法。老和尚在憨山大师肉身像前拈香礼拜的时候,说了这样话:

今德清,古德清,

今古相逢换了形。

佛法兴衰听时节,

入林入草不曾停。

(虚云法师字是德清,憨山大师的法号是德清)

虚云法师书法

关于这个偈,虚云法师的弟子,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的净慧长老的开示如下:

憨山大师的法号是德清,虚云老和尚的法号也是德清。但是古今相逢不是一个色身,换了形体。古德清的肉身还在,今德清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说“古今相逢换了形”。

   “佛法兴衰听时节”,当年憨山大师去中兴南华寺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充军之人。他以一个“服刑者”的身份去中兴南华寺,把六祖道场振兴起来。

虚云老和尚去中兴南华寺的时候,六祖三次托梦召他。当时广东省的主席李汉魂也再三邀请老和尚,一定要他老人家去南华寺。所以说佛法兴衰的时节因缘不同。佛法也是因缘法,它的兴衰也是由时节因缘来支配的。当然,人是众多因缘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入林入草不曾停”,生生世世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过去沩山祖师曾说过,百年之后他要到山下去做一头水牯牛。我们今天的人听了这话会害怕,为何不去极乐世界,而是要去做水牯牛干什么?但对禅宗的大德来说,整个修行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度众生的过程,今天走到山林中去,明天又到草莽中来,不停的奔走,只要哪儿有众生,哪儿有苦难,他们就到哪儿去。

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释疑

本文题目为“闲谈轮回转世”,闲谈二字,意思是并非正式,也不一定严谨,对于现代人的执着精神和科学思维来说,轮回转世和上文当中的历史记载,都不足以十分另人信服,因此也仅能当作闲谈吧。

关于东坡先生的前世和后世,也有其他的说法,有人认为,东坡先生的前世不是五祖戒禅师,而是另有其人,而其后世是明朝的袁宏道,据说也有史料记载,对此我没有详查。

另有东坡诗《题灵峰寺壁》:

灵峰山上宝陀寺,白发东坡又到来。

前世德云今我是,依希犹记妙高台。

其中前世的“德云”,是指哪位,是宝陀寺中曾经有叫德云的和尚,还是《华严经》里的德云比丘,没有搞清楚,这里所指的前世,是指东坡之前的哪一个前世,是其很久以前的再前世吗?是否定其前世不是五祖戒禅师吗?没有搞明白。

《华严经》中有记载: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说此颂已,告善财童子言:……“善男子!于此南方有一国土,名为:胜乐;其国有山,名曰:妙峰;于彼山中,有一比丘,名曰:德云。汝可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菩萨云何修菩萨行?乃至菩萨云何于普贤行疾得圆满?德云比丘当为汝说。”

如果诗中所指是《华严经》中的德云比丘,那么这个前世,至少是东坡之前的1500年前的事情了。

此外,东坡于公元1101年去世,憨山德清法师生于1546年,时间和年代对不上,这又如何解释,我们可以看下面的公案:

世亲菩萨⑧在阿踰陀国时,曾经与三弟师子觉和大哥无著菩萨互相约定︰“当代的修行者,都想亲见慈氏(弥勒菩萨),以后看我们之中,若哪一个人先行舍寿,实现了宿愿,能得见圣弥勒菩萨,就应当回来告知其它人,让别人能知道他已经到了兜率内院。”

其后,三弟师子觉先舍寿命,三年没有消息;接着,世亲菩萨在八十岁时入灭,经过六个月,亦未见通报。有些人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误跑到恶道去了?

那时无著菩萨仍住世说法。有一天傍晚时分,无著菩萨正为学生讲授入定之法。灯光忽然黯淡,空中大放光明。此时有一天人,自虚空中冉冉而降,礼敬无著菩萨。无著菩萨立刻认出是世亲,便问道︰”你为何这么晚才来?有什么话要跟我说吗?“ 世亲答道︰”我自从在此舍寿之后,上升兜率天弥勒内院,在众莲花中出生。莲花才开,弥勒便称赞着说︰‘善来!广慧!善来!广慧!’我于是恭敬礼拜旋绕弥勒菩萨,才绕了一周,即来通报。” 无著菩萨又问︰”师子觉今在何处?“世亲答道︰”当我在旋绕弥勒菩萨时,见师子觉在外面的天人众中,耽着欲乐,应接不暇,他哪能来通报?“

从此典故可知,有时我们执着钟表运行为时间,而在经典中记载,六道轮回的不同地方,时间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天道等善道的时间过得快,地狱等恶道的时间过得慢,如,有记载兜率天中的一天,相当于人道的四百年。

其实,就算同一个世界,时间对于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身逢恶缘,或得大苦之病,则度日如年;而如果无事挂心,或在顺境则时间如流水。

像上面典故中说的一样,修行人在修行时,一般都有最向往的某位佛、菩萨以及其所在的清净刹土,在他们离开世间之后,如果有足够的修证能力,他们一般会先往生到这个清净刹土,拜见佛或菩萨,然后根据以前的发愿再来人间转世,这就是所说的修行人的“乘愿再来”。

结语

有人说,今天是昨日的转世,这么看,每个人必然都在轮回中。

对于轮回和转世,我不轻易肯定,也不敢轻易否定,东坡先生诗中说,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图片来自网上

憨山大师说,天地一幻具,江山一幻境,死生一幻场。只有从梦中醒来,才知道是在做梦,如果真的是人生如梦,那么,谁会知道何时醒来呢?

        【结束】

备注:

①《五灯会元》,中国佛教禅宗史书,宋释普济撰。

②印光法师,(1861-1940年),民国四大高僧之一(虚云,太虚,印光,弘一)。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陕西郃阳(今合阳)路井镇赤东村人。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公认为是大势至裱框的化身,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

③朱时恩《居士分灯录》,书成于崇祯五年(1632)收于《万续藏》第一四七册

④佛印法泉,佛印(1032~1098) 宋代云门宗僧。为苏东坡之方外知交。法号了元,字觉老。俗姓林,饶州(江西省)浮梁人。住江州(江西省)承天寺。后历住淮山斗方,庐山开先、归宗,丹阳(今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和焦山两寺主持,江西大仰山等刹。尝四度住云居;与苏东坡相交颇深。法泉,金陵蒋山法泉佛慧禅师,随州时氏子。

⑤惠洪《冷斋夜话》古代中国诗论著作。共十卷。北宋僧人惠洪(1071-1128)著,是书体例介于笔记与诗话之间,但以论诗为主。

⑥《印光大师文钞》, 印光大师主要是倡导净土宗的修行,此处他以东坡先生为例,意在说明如果修净土往生极乐,东坡必定成功,而会到转世受业报。

⑦南华寺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东南7公里的曹溪,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六祖大师的真身以及憨山大师的真身在此供奉。

⑧世亲菩萨,约380-480年,又名天亲,是无著的异母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