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观课议课是真正的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教研活动。当一个安全的、和而不同的议课氛围形成后,学校的教研课就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通过不同阶段的活动进阶,学校教研活动就会成为老师们期待的,愿意进行思想碰撞的场所。
第一阶段:
理解观课议课的理念,首先敢于发言,只有思想动起来,用观课量表作为标准工具,慢慢试水。这个阶段可以以经验介绍为主。
例如烹饪鸡蛋这节课。
我们观课后,要进行议课,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的改进建议,而是讨论教学的更多可能性。
首先我观察到吴老师煮鸡蛋的过程是:首先加满水,打开火,每三分钟掀开锅盖,九分钟后鸡蛋拿出来了,我尝了一下,鸡蛋不熟。我想问问吴老师:为什么每三分钟敲开锅盖一次呢?对于煮鸡蛋应该怎么做才可以鲜嫩可口呢?(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授课者回应:每三分钟敲开锅盖是因为我们家孩子喜欢吃溏心鸡蛋。胡老师您是怎么做的呢?
胡老师、薛老师、王老师等都做了回应…谈到自己煮鸡蛋的方法,项老师,郭老师,钱老师同时也提到了煎鸡蛋,孵小鸡等的办法。
同时结束后,我们队烹饪鸡蛋进行了构建:作为食物的鸡蛋有各种烹饪方法,根据人的口感不同而进行不同的烹饪方式。
这些属于经验介绍型,也是我们很喜欢的方式,这个教研活动会时年轻的教师,初入职场的教师都有收获,烹饪鸡蛋本来不怎么熟练,这样的教研活动一下子学会了七八种方式,那么在我的课堂中,依据实际,进行实践。这也是一种成长。
例如以一节化学课作为研究课。
观课后,邝老师提出:在上课过程中,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的回答的非常好,胡老师给学生拥抱击掌,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创设安全的课堂回答问题的氛围?胡老师为什么会想到回答问题后,拥抱一下学生呢。
胡老师,闫老师,韩老师都做了各自的具体做法的回应。
第五步就是进行这个问题的建构:
1.避免提问那些答案单一的问题。比如“燃烧的条件有哪些?”当然,有时这些问题很有用,有时不可避免,但总的来说,这些问题会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
提问时,要多问一些能让学生分享想法的问题,比如“你对燃烧了解多少?”这个问题不存在唯一的正确答案,所以学生可以自由地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提问之后,可以让学生先和同伴交流,可以让他们两人一组进行讨论,这样既可以避免因为害怕尴尬而无人发言的情况,也可以让每个人在课堂上都有一个轻松安全的环境来思考问题和分享答案。
2.用开放问题支撑封闭问题。
开放式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所有的答案都可以引出新的观点和立场。例如,“你认为灭火有哪些方法”“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你是如何想到这些的?”都是开放式问题。老师提出这些开放式问题时是有有封闭问题进行支撑的。
3.以诊断问题作为提问方式,让学生自由的回答。
通过诊断性提问,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维方法。也许会存在思考过程不正确,但最后的答案却是正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的过程说出来,学生会暴露自己的错误,老师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纠正学生的错误。
这种建构是教研活动中提炼出来的观点,有理论有实践,是以经验介绍为主的建构思想。
这个时候对于骨干教师来说,这样的教研活动是萝卜炖萝卜的感觉,如何进行萝卜炖肉的教研活动呢?
这就需要进入观课议课的第二个阶段:以对话研究型为主。
所有的参与观课议课的老师都是平等的学习者,大家或者围绕课堂上有讨论价值的故事,或者借助课堂教学中的现象和事件讨论,预先确定的观课议课主题。
首先授课者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如何让课堂的探究变成学生学习的有力支撑,而不是为探究而探究的假探究,浅层探究?
胡老师: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基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设计。申老师是如何设计的呢?
申老师接力: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态度情况进行不同层级的问题设计:大家对生活中的灭火有哪些认识?经历过哪些灭火事件?你是如何做的?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灭火方式?这样的问题对不同的学生都有认知,每个学生都有了探究的兴趣。薛老师对于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问题设计怎么做的呢?
薛老师接力:(理论认知有高度)邝老师,除了学生特点进行问题设计,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课堂中假探究的问题吗?
邝老师接力:为了解决假探究的问题,还可以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进行分组学习的方法,根据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互相影响可以促进深度学习的开展。假如我来教:我准备通过分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实验。赵老师,如何做好探究实验中的学生分组工作呢?
赵老师接力:关于分组实验,可以首先通过培养小组长的进行,小组长的培养可以解决老师的一部分看不到的任务。可以从小组长的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知识能力以及态度进行培养。
薛老师……
主持人及时进行了制止,因为已经出现了打群架的态势了,当然这是一种君子和而不同的表达方式,是思想愿意并且积极表达的一种现象。有了表达观点的欲望,观点在不断的碰撞中就可以形成,当老师有了自己的观点时,因为科研而引起的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自信就油然而生了。
观课议课,一种理想的教研环境。每个阶段都有可以借鉴的价值和使命。从经验介绍型到对话研究型的进阶,表明观课议课的思维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