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这本书第一次读只觉得很有感悟,说到底是哪些感悟,自己没有随手记录,因此都忘却了。参加工作后,通过阅读书籍可以帮助自己心静,让自己的内心不过多的被快节奏的琐事占据。我选择了重读《皮囊》。
<母亲的房子>
读完之后,我认为作者的母亲是对作者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作为一个女人,我很佩服这位女士。伟大、识大体、坚强、不服输、顾家……黑狗达(作者)是超生,因此父亲被开除公职,还罚了三年的粮食供给,脆弱的父亲被打击的逃避在家三年,不找工作,而作者母亲也不去抱怨父亲,自己到处找活干,养活了整个家。后来父亲外出去宁波打工三年挣了些钱回来后就不愿意出去了,一直在家各种尝试创业,都失败了,直到最后中风。母亲知道父亲是因为在宁波有解决不了的事才不愿意再回去工作,但她没有拆穿父亲,而是读懂父亲替他维护尊严。在农村,房子就是门面和地位,父亲中风后一家人干活挣的钱母亲依旧去盖房子,我想母亲并不是自己想住,是为了维护一家之主父亲的面子。母亲还有很多事情体现着他对这个家庭的责任与担当,而且为了这个家在不断的更新着自己各种技能。
母亲对黑狗达性格的形成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我认为作者目前的成功离不开他有这样一位母亲。要说人的这一生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选择,怎么可能与家庭无关呢。从小被爸妈守着,爸妈是怎么为人处事的,都会影响着孩子。孩子是会长大,有自己的思想,以及外出求学离开父母,从而减少这种影响,但我认为,还会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共同存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
<张美丽>
自古以来,更新时代总会有流血牺牲。时代一直在变革,而处于变革前列,或者目光远大于当时环境的大部分人的人总会受到非议。而这些人又分成两个极端,一部分人依旧坚持自己的选择,坚持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另一部分人难过于不被理解,悲伤于被唾骂,最后流血牺牲。
张美丽对于美、好、喜欢的追求在现在看来是在平常不过的,而对于当时封建地小镇,落后、封闭,是不会接受张美丽的,就像白鹿原里的田小娥,在百灵看来是追求自由的正常选择,而在白鹿原那个地方是被唾弃的。张美丽与顽固的小镇在不断的抗衡,最终小镇的保守、顽固赢了。小镇的胜利不过是张美丽自身地保守性。从她跑去祠堂哭诉自杀就可以看出来,“终究是个小镇姑娘”。
张美丽如果能够继续坚持,结果就会不一样,但是她的‘综合’决定了她会自杀。
其实这也是后人评说,就在当时,包括现在每个身处目前时代的漩涡中,谁又知道自己的另类是时代下一个变化所包容的还是迷失在这个时代的否定中。好难啊!
联想到自己,唯有不断努力,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断磨练本领,提升自己的能力,做个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尽可能激发自己的潜力,但希望自己不要迷失自己,从心底喜欢自己,喜欢接纳自己是很重要的一步,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
<阿小和阿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如果想与这宿命抗争,自己得有一定的实力,以及一技之长,被工作需要。人必须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不然找不准自己的定位,路也会走不明白。很多人浑浑噩噩,对生命一点都不尊重。我们的生命可太宝贵了,真的得在有限的生命里发挥无限的价值。
农村的阿小明明有一点“不一样”,内心过早的有挣扎、些许傲慢,可是没有塌下心来去寻找正确的路,没有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最主要是没有足够的思想,从而不会选择正确的路去实现那些期待,只是表面上的去追求,走了歧路,成为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那个人。
香港的阿小,总以为美好的生活在未来等着他,并没有珍惜每个当下,也怪他父亲,给予了他很多的幻想,最后也没过上幻想的生活。
黑狗达凭自己的什么让香港的小阿小这么看的上?与其他小屁孩不一样的成熟,学习努力并且好——这些背后隐藏的应该是这个人将来有出息?或者是暴发户就喜欢那些一步一步靠实力的文化人?黑狗达真的优秀的,能够认真追求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天才文展>
看完这一篇文章,真的出乎我的意料,我完全没想到是这样结局。十二三岁的文展让我佩服,因为27岁的我也没有他那样对人生清晰地规划,觉得自己二十七年的人生活的太傻太天真,他的一些话摧毁了当时幼小的黑狗达,也摧毁了现在的我。文展对黑狗达的每一句指导的话都对我现在的我有一些心灵启迪,例如“困惑、一时找不到未来的大目标这很正常,没有几个人能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可以过什么样的生活,你做好眼前的一件件事情就可以了。”“……人才不着急,按照生活一点点做好,生活会给你答案的。” 可文展的结局这么的出乎意料。同时感觉自己也像文展,陷在一种泥潭里,挣扎,而且开始有些自闭。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些途径或者其他一些启迪让自己豁达一些、开朗一些。
作者活得通透,人生其实很简单,做好自己的工作,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不过于强求未来在哪,过好当下。
文展,太过于盯着一个目标,喜欢‘荣誉感’,不想被人质疑?在努力地路上过多的想与实际目标无关的事情反而容易钻进牛角尖里。我也会这样,当初在准备备考研究生的时候,刚开始为了学习而学习,每天学有所获很开心,直到某一天突然想,我一定要考上,不然没有未来了,一直想,结果就是再也无法专注于考研的最初的心,学习状态越来越不好,直至最后在考场考着英语的时候就崩溃流泪,出了考场就痛哭流泪,在进入考场之前还每天崩溃崩溃哭啊哭。哎,人生怎么去看待事情也与性格有关,我挺理解文展。触及本质跟老家的阿小是一样的,讨厌着小镇,以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去剥离与这个小镇的联系,相反,联系得更深了,终究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反而是最讨厌的样子。都是方法不对,对自己也没有清晰地认识。
人生真的得认认真真好好过活。别太执着于一个点,别太拧巴,你跟生活较劲,生活就跟你较劲。
<厚朴>
厚朴要是能多读点书就好了,他父亲也害了他,他父亲也应该多读点书。
人生啊,看一个b站up主(参加过最强大脑)说的很好,“人生就是一场分寸之间的游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都要把握好生命里的分寸!”
自己大学也跟厚朴一样,不过我玩的不是乐队,混街舞社团,当时很多人劝过我,我没听。考上研究生后继续大学的做法,不听师兄师姐的劝诫,我行我素,最后一年要毕业了,开始了极端学习,然年匆匆忙忙找了工作。然后现在,总感觉自己还有力气没有发出来,不能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生活在现在。从现在开始,想像作者,作者真的很踏实的努力,除了他妈妈的影响以外,我觉得作者应该读了很多书,有自己独特的智慧。
在引用一段话,不知道是哪本书里面的,也是一个up主推荐的,“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薄冰上跳舞,不知道哪一天这个冰层就会破裂,我们坠入寒冷的深渊,如果幸运的话,还能够爬起来继续跳舞;如果幸运的话……”
<海是藏不住的>
刚开始的海,是作者父亲不想让他去靠近的海,因为父亲经历过海的苦,这时的海指‘生活的苦’,好像家长都不愿意孩子从事自己所从事过的职业。可父母的越限制让孩子越向往。
经历过海的折磨后,作者找到了与他最好的相处方式,后来作者从‘海’延申到了“欲望”、“欲求”、“人性的丑陋与美妙”。我也希望自己找到跟这些东西的最好的相处方式。
<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我在问自己,“我要怎么生活,我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我真正享受什么?”我自己回答不出个所以然来,我只能借用《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里面的一些话来回应这篇文章让我思考的一些地方,“生命的意义在于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这样,每个人生命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由于生命中每一种情况对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会提出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所以生命之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被颠倒了。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简单地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李大人说作者在借父亲的死来逃避一些问题,为现在的结果或者状态找原因,这里与《被讨厌的勇气》有异曲同工之妙,结果论,现在的状态不是有以前发生过的事(原因)造成的,而是由现在的我决定的,现在的我相赋予以前发生的事什么意义。
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我觉得是要活在当下吧!探究生命每一刻的意义。
<回家>
终究还是想回家,毕竟有让人心安的环境和亲人。在外面漂着终究是有些累,地方一些人与事,终究是一个人在奋斗。
书籍是我不可缺少的导师,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可以让我在凌乱时心安。
<火车伊要开往叨位>
在我看来,火车是指生命。
曾经很重要的人,拼命想抓住,可还是抓不住,总会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