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成功,即使成功的定义对不同的人都不一样,但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也没有获得他想要的成功。今天我们来谈一谈获得成功的两大核心要素。
为什么各种媒体报道上总能看到很多成功人士呢?他们都是做对了哪些事呢?往往答案众说纷纭。直到最近看了几本关于目标感和习惯培养方面的书(书单推荐在文末),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让梦想夭折的恰恰因为没有足够坚定的目标感,以及没有培养从小事做起的习惯。本篇侧重于目标感这一点来展开。
一、名人的金句启发和成功人士的共同之处
“事实上,重要的是你做什么;重要的是你今天做什么;重要的是你每天都做什么。成功人士所做的事情看似对人生无多大改变,但是他们不断地重复做,直到产生叠加效应为止。”杰夫奥尔森如是说,而他所谈到的叠加效应可以通过在生活中多做一些小事来形成。
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的一句名言:“我非常相信运气。事实上,我越努力,我的运气就越好。”
事实上,生活中取得成功的那些人完全了解小事的重要性,他们在两件重要的事情上做得非常好:一是确定与其目标一致的最重要的行为(或习惯)。二是每日重复这些行为。
说到确定与目标一致的行为并养成习惯,那么我们就要谈一谈目标感。
二、目标感是什么
1、缺失目标感的一代年轻人
大多数年轻人都是怀有远大的志向,但却没有实现这些志向的清晰人生规划,也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感。缺乏目标感会毁掉拥有快乐而满足的人生的根基。如果在生活中找不到明确而可靠的目标感,它所带来的颓废感就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是一生。找到明确的人生目标对于年轻人在生活中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是至关重要的。
2、什么是目标
目标本身的性质是:至少要经历足够长的时期,要作出认真的承诺,并在这一目标上有所进展。目标能够规划整个人生,不只是带来意义,还能为之后的学习和成就的取得带来鼓舞和动力。
目标是指为了完成对自我有意义,同时对自我之外的世界也有意义的事情时,产生的稳定且可概括的意图。
目标可能在个人寻找意义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但它超出了个人意义的范畴。目标会延伸到自我之外的世界。它意味着渴望为世界带来改变,也许是为别人贡献一些东西,或者是创造一些新东西,或者是完成自己的事情。所要达成的目标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非物质的;可能是外在的,也可能是内在的;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纯粹理想主义的。
3、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寻找并树立人生目标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奉献,幸运的是,事实上大多数父母都乐于做所有事情以尽可能帮助子女成长。而真正能给子女带来益处的,是帮助他们找到一条人生道路,让他们能为自己的家庭,甚至为这个世界作出贡献。
最根本的问题,不是父母应该在子女生活中发挥什么作用,而是子女应该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在青春期阶段,进行一些反思和尝试是有益的。在向成年过渡的关键时期,年轻人花些时间来审视自己、思考未来,寻找到最符合个人志向和兴趣的机会,这是明智的。
在当今的文化环境下,明确目标感这件事情做起来比想象的要困难很多。
为了看清楚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父母需要学习沟通的艺术,学会问一些恰当的问题,并耐心倾听孩子的回答。
提问可以从这样一些问题开展:“为什么你在做这件事情?”“为什么它跟你有关?”“为什么它很重要?”“想要去什么地方”“人生中想要实现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过上好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做一个好人又意味着什么?”“如果有一天回顾你的人生,你希望自己如何被他人记住?”
除了从认真倾听中寻找火花,然后借此点燃孩子的激情,父母还可以做好以下几件事:
1、利用生活中的时机展开对话
2、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孩子兴趣的火花并给予支持
3、告诉孩子你从工作中获得的目标感和意义
4、传授生活中的实践智慧
5、介绍孩子认识生活中的导师
6、鼓励创业精神
7、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8、让孩子逐渐从责任中获得一种力量感
父母们应该知道,目标最初的萌芽,有点像我们在院子里撒下的草种:其中一些会抽芽生长,但我们完全不知道会是哪些。幸运的是,只需要很小部分种子慢慢生长,就能长出一片繁茂草坪。
4、找到明确的人生目标的重要性
找到明确的人生目标对于年轻人在生活中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带给年轻人激励感和崇高理想,独立走向未来社会。
目标是通过让人超越自我并投入到一系列的活动中,来带给个人满足感的。有目标的人不再思考自身,相反,会专注于手头的工作或问题。当他们激发全部身心力量来寻找一个解决方案时,他们可能发现从未想到自身所具有的力量:未曾尝试的才华、新的技能、储备的未被开发的精力……
如果那些在校大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想要取得的成就“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取得这样的成就”,那么他们在大学期间就不会失去动力。如果他们能够从早期的艰苦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中发现比成绩和奖项更为深层的目标,那么在他们进入大学时,将会依然保持积极的心态。他们到那时会渴望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他们所选择的目标。
追求一个目标可以规划一个完整的人生,不仅给人以意义和愉悦,而且给人以学习和追逐成就的动机。
那些没有任何目标和投入的人体验到的“享乐性质的快乐”是非常短暂的,并且最终带来的是空虚,尤其是与能带来持久、充沛的满足感相比。
五、关于目标的一些研究成果
弗兰克尔开创了一种叫作“意义疗法”(Logo-therapy)的临床心理学疗法。这种疗法基于一种洞察:“目标”和“意义”能够促进精神健康。
社会心理学家卡罗尔·瑞夫和她的同事们曾在文章中指出“目标”“个人成长”“构建关系的技能”“对生活的掌控感”和“自我感觉良好”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瑞夫认为,这些元素是幸福感的核心要素,对健康和快乐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
新兴的积极心理学表明,在一系列会带来幸福的性格特征列表中,目标感占据着显耀位置。
目标在顺境中赋予一个人快乐,在逆境中赋予他适应力,这在人的一生中都是适用的。
为了目标所付出的艰辛且不会获得感激的努力,很少考虑个人的得失,这比热切地追求幸福更能让人获得幸福。专注自我和自我放纵根本不能作为获得幸福的成功策略,人们最终会感到空虚和愤慨。
六、符合目标的两个重要条件:
1、朝着有意义的目标前进;
2、一系列的社会支持与这一努力是相匹配的
只要满足这两项,这个孩子就完全可能茁壮成长。因为生活就像很多体育赛事一样,很大程度上是一场比拼耐力的游戏。
七、关于崇高的目标的三个要素
一个崇高的目标,不一定非得是英雄式的,或是需要非常大胆的冒着生命危险的行为。在日常的普通生活中,同样也可以找到崇高的目标。相比有些人顶着崇高目标的名头,做的却是卑劣的行径。我们需要知道,崇高的目标须符合以下三点要素:
1、只有积极、贴近社会的目标才能带来持续的激励、动力和适应力,这些是真正的人生目标所具有的特征。
2、邪恶或卑劣的目标也许能在一段时间内有很强的激励感,但最终会荡然无存,或者慢慢被与日俱增的怀疑和不确定感所消耗,或者被突如其来的自毁行为所摧毁。
3、崇高的目标能够促进他人的幸福,追寻目标的过程要遵循诚实、尊重这样的道德准则,要本着恰当的、谦虚的精神而非自我膨胀。
八、在工作中找寻目标感
在每一个职业领域,都会有一些人看不到他们工作的意义,这些人将其工作看作是一种负担。
在工作中寻找到目标感的人更有可能远离职业倦怠,对工作保持积极投入状态。若是年轻人能带着目标感进入职场,他就能有效地避免掉入“漂泊”的陷阱。
职场人士提到的目标感的来源有:“做得很棒”“贡献社会”“帮助他人”“养家”“支持我的同事”“为组织带来改变”“将职业道德传承给我的孩子”“个人成长”“自我展现”等。
九、工作与召唤
在语言学层面,“职业”(vocation)一词本源的词义是和“召唤”相同的,“职业”一词最早就源于拉丁语的vacatio,也就是“被召唤”的意思。
社会学者马克斯·韦伯曾写道:“所有的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独特召唤,反映出他们自己和这个世界的三个特点:他们自身的能力;世界对他们所能提供的服务的需要;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服务社会过程中所体会的愉悦感。”
当一个人将工作视为一种召唤,而非仅仅是一份工作时,工作过程中的体验也就随之改变。哪怕是完成最常规的工作,也会变成产生自豪感的源泉。原本感觉枯燥无聊的工作会变为能给他人生活带来改变的有价值的事情,挫折感会消失不见。
十、找到“召唤”感的三个条件:
1、对自己的能力有切实的认知。
2、想要了解这些能力可以如何服务于这一世界某方面的需要。
3、能从用这种方式发挥个人能力中体会到快乐。
这三条原则适用于任何一种职业。
十一、高驱动年轻人的特点
有目标感才有持久的驱动力。我们研究中发现所有具有高目标感的年轻人都展现出一种“务实的理想主义”,高目标感的年轻人还有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在追寻目标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创业精神。
高驱动的年轻人所共有的特征是明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乐观、自信和感恩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重点讲一下“感恩”。感恩是一种对能够参与世界上的事物,并且有机会作出个人贡献的意识,在我们研究的具有高目标感的群体中普遍存在。在众多宝贵的心理学功能中,感恩是通往目标的一扇窗,因为它帮助我们识别出生命中特别重要的东西。当我们在表达感恩的时候,也增进了自己对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的觉察,然后跟身边的其他人沟通这一觉察。
对于一个刚刚开始迈上职业发展道路的年轻人来说,“目标”是获得这一至关重要态度的关键。
理想主义、怀抱希望、充满热情,对于探索周围世界有着敬畏和好奇心,难道不应该是年轻人有的对生活的感受吗?
总结,成功的人会有强烈的目标感,并且专注在他们想要完成的事情上,同时努力在一些他们知道自己有能力去做的事情上取得成功,他们知道自己会从这份工作中寻找到快乐和意义。
想成就一个美好未来的第一步,就是找到生命的目标感,与大家共勉。
如果你恰好是为人父母,那么从此刻开始,请把帮助孩子寻找目标感作为父母这个角色很重要的一个职责吧!
推荐书单:
威廉·戴蒙《目标感》
里克·沃伦:《目标驱动的人生》
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