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喜欢干净清爽的空间,这让我养成了爱扔东西的习惯。母亲则和我相反,她总喜欢把用过的东西攒在各个家里的各个角落,比如吃完的罐头瓶子,装牛奶的纸箱等,理由是总会有用上它们的一天。
每次我心血来潮进行大扫除时,这些放在角落里已经积满灰的物品便被我果断丢弃,这样的时刻母亲肯定是不在家的。看着窗明几净的家,我特别有成就感。她回家后,我特地向她邀功,问她家里干净不干净,刚开始她很开心,满意的点点头,过两三日,待她看见那些积年的“宝贝们”不翼而飞时,就把我叫过去一顿骂,并勒令我以后不可再丢她的任何东西。
经过这么几次拉锯战,我扔东西的兴致依旧不减,只能强忍住不去打扫家里。那时,我特别期望早点有一个自己的家,屋内没有任何冗余的生活物品,每个角落都是令我舒适的布置。
上大学后,这个心愿得到了初步实现。我布置的第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是宿舍。桌子每天都是干净整齐的,几个心爱的摆件放在书柜上,床侧边的墙上是喜欢的风景画,甚至我和舍友还捡了几块砖挖了土,在宿舍阳台上搭了一个小花圃,担心花草养不活,就埋了两个土豆进去。结果土豆还真发了绿芽,很快就窜高长成了一片新绿。
大学的物品不算多,最喜欢买衣服,生活费有限,眼光又很差,柜子里都是一些很快就要淘汰的衣服,但依旧舍不得扔,直到毕业那天才狠心把陪伴了我四年的物品一并处理了。
再之后都是租房住,最开始是合租,我只能收拾自己住的卧室,每当周末来临,我就主动承担起打扫公共区域的任务。当我开始做这些的时候,同住的人也变得自觉维护起卫生来,原来爱干净也是可以传染的。
工作三年后,我申请做了一名Airbnb房东,这对家居环境的要求更高,但正因为从小就有收纳、打扫和布置空间的习惯,我做起来这件事来更像是顺其自然的结果。扔掉一些旧物品,谨慎添置新物品,客人来到家里的时候,都表示很喜欢这个空间,整洁不失舒适,秩序不失温馨。
每个季度我会集中清理一些长时间不用的物品,每次扔完物品我都感觉很减压,想着家里又变得干净和清爽,多糟糕的心情都可以重新愉悦起来。
每一次搬家都是一次最大的断舍离,这是对过去一年或者更长生活的一次检视,不收拾根本不知道家里居然隐藏着那么多根本用不上的物品,浪费了金钱,也占用了空间。这样的时刻,我总会反思自己怎么会买了这么多或许只会有一次的物品,而每一件物品又肯定是自己花了时间挑选出来的。
由此想到,在生活中,我们总觉得还需要更多,于是不停的购买和更新,其实只是满足了一时的欲望,当购买的动作完成后,这个欲望得到完成,新的欲望又会涌现出来。
人生不也如此么,我们总是期待更多,于是拼命去获取,但多数时候我们拥有的已经很多了,甚至都没有好好享受过自己已经拥有的。做加法是一个不断满足欲望的过程,会使我们负重越来越多。做减法是一个不断舍弃拥有之物的过程,舍弃也需要决断的智慧。
断舍离,追求的是清爽干净的生活,期待的是物我合一的秩序。于变化中,珍惜当下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