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家喻户晓,因此吸引聚拢了难以计量的三国迷,我便是其中之一。这三国故事里群英荟萃,繁星闪烁,更有浩繁错综的争霸图景,令人痴迷,尤其是稚嫩小儿。大抵因为这般,自从幼时接触三国题材的画本与电视剧,至后来研读不少相关材料书籍,直至现在还“贻误”着我的精神世界。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演绎成为神样人物,胸怀韬略,智谋深远。就连周瑜与司马懿如此诡诈多谋的人物也大叹“诸葛亮有神鬼莫测之术,夺天地造化之能。我之不及也。”较之于那些神化孔明的故事如草船借箭、祭坛祈雨等等,有一则虽也夸张却近人情的故事,即演义中的“孔明舌战江东群儒”。演义中具有雄辩之才的人物不少,却都逊色于这一场精彩绝伦的“舌辩群儒”。欣赏过这一则故事的人大多该会为孔明古今罕有的雄辩之才感到深深膜拜。
在现实中,我们也会十分钦羡、敬服那些出口成章、妙语连珠的人。难以说这不是一种天生的才赋,但智者告诉我们,人是社会与环境的产物,他们是不断变化的。在这随时间演变的历程中,主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向着明确方向刻意塑造自己的行为。
对于说话这件本来无需多言的自然之举,我很少进行深入的思考。不过,有作家学者认为它是一门艺术。在我近期阅读的英国作者所著新书《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中,导言的标题便是“好好说话是一门学问。”内容中也尚有言“原来谈话可以是一门真正的艺术,是一种享受。”除此之外,有关语言艺术的书籍数目繁多,内容各异。我也读过几部此类作品,深受启发。
“所谓会说话”一书也是基于沟通是一门艺术并且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就可以提高此技的作品之一,作者卡洛琳·塔格特是一位出版经验丰富的畅销书作者,她主要想通过这本书向读者诸君阐述说话的各类技巧。
简单而言,卡洛琳达成了她的目标。此书为我们叙述了谈话中的诸多有效方法。我认为其中有几点尤为关键:
懂得聆听、善于观察与换位思考
不论是在何样场景中、抱有何样目的、关于何样主题的一场谈话,无可置疑地都会涉及到沟通的双方,也可简化为“说”与“听”两个方面,若要维持谈话的良好氛围并达成某种沟通的目的(也可以没有目的),说与听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很多时候,其中听的重要性要胜过说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认真地听、听得明白并做出适当的回应,谈话才能继续下去。善于观察与换位思考固然也是沟通艺术中值得宣扬的良好品质。
卡洛琳在《所谓会说话》中特别强调了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重要性,对应地,她也多次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好好说话,就是在谈话中使人感到愉悦和舒服。这也是我十分认同并欣赏的一种个人素养。为此,她列举了不少诸如在私人聚会、商务午餐及商业谈判等重要场合的谈话实例,而且,从正误两方面给与了读者详尽有用的建议。
如要总括全书主题的话,恐怕最为突出的就是本书标题中的四个字“换位思考”了。这也正是今天社会常常提倡的一件事,只是做起来就不如想的那般容易。
另外,从本书标题——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来看,其实作者更多是着眼于“说”,这表明了一个事实,即社会中有大量“不会说话的人”。书中大部内容也自然演绎出如何才能说得好、说的得体。尽管“会说话”确是很多人所向往的状态,但书中多少流露出一种人的刻意行为,也就是不自然。这容易使人觉得“学会说话就得一定程度地迁就别人。”我想这点无意中流露的行为思想,多少会有违于现今新新人类追求自然、奔放与自由的时代个性。此外,这使我又联想到,若是参考知己良朋之间真诚热烈的交谈,本书的诸种巧技怕是不需要的。
读书是件令人愉悦的事,不过阅读过程中倘若始终有一些疑惑萦绕脑际,必定令人犹疑不安、焦躁烦扰,如鲠在喉很不畅快。在读《所谓会说话》时,我脑际一直盘旋着一个疑惑:如此大费周章地阐述如何才能会说话,究竟是为了什么?这就像一支即将离弦的箭,目的是为了射杀敌人还是猎杀野兽。遗憾的是,由头至尾,作者都没有为这个异常重要的问题泼墨丝毫。
作者卡洛琳在本书中确实恰到好处地给与了读者们各种得体的建议,也极好地应付了各种情境之下的尴尬局面。只是客观来讲,作者用了大量篇幅设计如何在陌生场合与陌生人优雅地交谈,结构略失得当。尽管最后一章集中讲述如何在商务活动(内部会议、商业谈判、商务会餐)中表现的更加高雅善谈,不过,全书给人的整体感觉是,作者主要讲述的是“休闲式”或“生活式”场景中的谈话。如若作者在此作品中始于探讨沟通的目的,再略微调整结构来调理沟通主题的内容分配与衔接,便称完美了。
另,既然言及沟通的目的,我就在此再添一双“足”。我先前读过两本有关“沟通艺术”的佳品,分别为《沟通圣经》《沟通的艺术》,二者对于沟通目的都做过不错的阐述,概括分列于下:
《沟通圣经》:
被接收——被理解——被接受——使对方采取行动
《沟通的艺术》:
生理需求:有益于生理健康
认同需求:藉由沟通来认识自我
社交需求:提升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
实际目标:达成各种工具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