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腊月,三爷便和三奶把晒好的萝卜干、野菜、干槐花又拿出来翻晒。三奶说趁天好翻晒到年跟儿蒸包子好吃。她的恒儿最爱吃这些干菜蒸的包子了。
说起恒儿三爷和三奶从心底里都散发着高兴,眼角的皱纹都是笑的。恒儿在村里也属于有出息的人了,从小学到大学再到考上研究生留在北京,一直都那么优秀,从来没有让他们操心过。倒是他们的女儿小曼学习不是特别的好,勉强上了个大专在郑州上班,现在挣的钱也不少。两个孩子都已成了家,生活宽裕让老两口省心了不少。
腊月二十四那日,三爷和三奶早早起来,按农村的习俗“二十四,扫房子”把院里屋里各个角落都打扫了一遍。菜地里的枯叶都择的干干净净,玻璃也擦的清晰照人。三爷说等腊月二十八再擦一遍所有的家具,恒儿媳妇爱干净,她是北京市里的,不能让她嫌弃。三奶则是把平日里燎黑的几个锅一点点的擦洗,一会儿几个锅也明亮许多。三奶脸上眉眼都带着笑,因为恒儿说如果不出啥事应该二十九就到家了。三奶仿佛看见她的恒儿带着媳妇在家里一样,自顾自的高兴。
二十五那日三爷赶了早集,买好了一只活鸡和两条活鱼加上各种调味品。鸡和鱼都先养着,到到除夕再杀了吃,各种调味品是离不了的,包子饺子和各种菜都需要。大运叔从三爷家门口路过见三爷满载而归打趣道:“哎哟,今年年货置的怪多哩!”三爷裂开嘴角笑着说:“可不是嘛,恒儿和他媳妇二十九要从北京来,年初二小曼也会来”。三奶听见他们说话忙凑了过来:“他叔,那天你也来啊,来陪客!咱家啥都准备好了。”大运叔说:“可中!到时候准备好酒吧,我就兑一张嘴来”。说完三人哈哈哈笑了起来。
二十六那日是农村习俗蒸馒头的日子,三奶用酵母发了一大盆面,专等面开再蒸馍和包子。自己种的一大盆蒜黄用纸箱盖着,已经长的跟筷子那么高了,能吃了,他俩也舍不得吃,因为恒儿爱吃炖羊肉加蒜黄,小曼爱吃蒜黄加香菜的酸汤饺子。
这几天小曼和恒儿的房间三奶翻晒了两遍了,特别是恒儿的房间,换了一床新被褥和崭新的绒毛四件套,三奶是一天一遍打扫,生怕有一点灰尘惹儿媳妇不高兴。
前年和去年两个孩子不是忙就是因为疫情春节没来成,今年说了会来家。三爷和三奶忙得像迎接重大庆典似的,一天天不停的忙着,看缺这少那了没有,两个孩子平日里爱吃的食物弄的不少。晚上掌灯时分三奶想和恒儿说话,三爷打视频电话打了三遍才接通,恒儿说话了:“爸、妈过年好!我正准备给您说呢,今年又回不去了!我们住的地方出现了新冠疑似病例,不能出市。你们在家好好休息,注意身体。”三爷和三奶一听互相看了一眼啥,“那啥,恒儿你、你、你和媳妇啥时候回来啊?你们都两年春节没来家了,”三奶带着沮丧的哭腔问。
“国庆放假吧!国庆放假我们一定回去,妈,我给你和爸买的新年衣服收到了没有?”
“收到了,收到了!”三奶和三爷一起说道。
“恒儿,我和你爸也不缺吃穿,你别给我们花钱了,北京的东西那么贵,把你的钱攒着点,大城市开销大,别操心俺俩,俺俩身体好好的,就是想你们年年来家,既然来不了就算了”。三爷刚想接住往下说,那边恒儿说有点事就挂了。三奶和三爷唉声叹气,望着一屋子食材,心里像是从沸点降到冰点。
“老婆子,别难受了,不是还有一个闺女吗?她和女婿在郑州,离这又不远肯定能来!”三爷吸着烟,吐了一口烟圈劝三奶。“那你赶紧给小曼打个电话,趁着天还早她不会睡”。三奶也不看三爷瞅着蒸了一桌子的馍和包子。
电话打通了,小曼正在加班。她说公司现在很忙,会忙到年三十,很多材料需要整理好,回去不回去还不一定,如果回去还得做核酸检测,上班之前还得隔离,假期又短。然后再微信里给三爷转了两千块钱。
打过电话之后,三爷和三奶像泄了气的皮球瘪了。三爷唉声叹气的吸着烟,烟雾一团一团的弥漫着,一支抽完又接一支,三奶这会儿也不吵他吸烟了,坐在椅子上没了骨头一样散了架,眼神都是呆滞的。
老两口盼来盼去又是一场空。孩子大了在
外工作由不得自己了。三爷和三奶再没有了过年的高涨情绪了,除夕夜包了两碗饺子早早吃了,春晚都没看多大一会儿就去睡了。
除夕的夜晚,外面依旧张灯结彩,村里的秧歌队还在村里路灯下面扭呢,偶尔有淘气的孩子放的烟花从远处传来,点缀着静默的夜空,带来一丝声响,带来年的快乐和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