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则故事,K住的地方离公交车站很近,但是小区的门却在另一头。他每天上班就要从小区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公交站旁边有个药店,只要穿过药店就能直接到公交站,不需要绕整个小区。K也很想从那里走,但是他是个社恐,他受不了营业员问他要买点什么,于是每次都随便说要买个感冒药,然后才匆匆走到公交站,久而久之,家里一堆的感冒药。看到这里,我不禁莞尔,原来我也有社恐。
他的经历我真是感同身受,我家小区和菜场就隔了一堵小区围墙,直线距离不超100米,但是每次要走到小区门口,再绕过去。最快的方法就是从墙延伸段的建材店通过,可是我每次都觉得很不好意思,总觉得走过去老板幽幽的看着我,让我感觉我是不是占了人家多大的便宜,所以只要有时间我宁可绕路走。
大学时候,我是学校的文艺部长,每年要筹办几场大型文艺晚会,我们部门一共四个人,我们愣是把找节目,拉赞助,找嘉宾,写台词等等一系列活都几个人扛着做了下来。对我熟悉的老师委婉的对我叹了口气,说:你怎么就这么独立,凡事多找找别的部门帮帮忙呀?我内心说:其实我害怕找别人,我害怕拒绝,我宁可自己干。
还有就是每次买东西,我都特别好说话,只要老板每次多加一句,这个也很好,要不要一并带上,我就无法拒绝,统统拿下。
细细想来这些事,真的让我发现,内心深处,也住了一个社恐的我,完全颠覆了朋友们对我认知。因为一群朋友里,我一直是最有主见的那个,一直都是那个组局的人,我是那个在开会也会挑战领导权威的人,被形容身披英雄主力光环的人。刚参加工作那会,我想做一个职业经理人,我选择从一个活动策划开始,希望在无数创意的洗礼下,涤荡我的灵魂,让自己更有深度,那时候的我不惧任何挑战。但是十几年后的现在,我更倾向于安安静静的做自己的事,研究自己的专业,对各种人情世故,办公室政治,潜在规则避之不及。我可以在人际交往中伪装完美、面面俱到,但长期投入紧密关系中会感到强烈的痛苦。
原来,谁还不是一个社恐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