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浅谈如何学好语文?在中小学生阶段,如何把语文底子打好?通俗来讲,语文就是“语”和“文”,它是汉语和文学的综合,是语言的文学性表达。为什么很多孩子的语文学得不够好,往往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他们的文学水准还不够,他们没有办法把自己的语言进行文学性的表达,所以他们很快就碰到了自己的“天花板”。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部分为两本的语文教科书,一本是『汉语』,另一本是『文学』。可是这把教材只使用了一年多就被弃用了,语言和文学课程的分科从此被终止。从那时起至今,我们所有人用的语文课本都只有一本类似于当时『汉语』的书。我小时候学过『文学』这本书,所以我的语文学习一直还算比较顺利,小时候写作文经常是满分。在中考和高考时,语文成绩也在全市名列前茅。我的语文成绩之所以会这么突出原因大多归结于我小时候学过《文学》那本书,因为它比较注重文,现在语文在教改及考试中的趋势,恰好也非常注重文。
那么,语文的走向到底如何呢?一方面,语文的地位大大提高。语文熬了这么多年,在几门主课里从最不受重视,到现在终于媳妇熬成了婆,变成了中考甚至高考中最受重视的科目。两千零几年的时候,语文就是三姨太,奥数肯定是排名第一的,英语次之吧,最后才是语文。有的初中的学校入学考试甚至都不考语文,可是这些年来,语文越来越受到重视,难度、深度一直也在逐年的提升,现在学校对于语文的重视程度,在小升初都排到了第一名。另一方面,语文考试的趋势是“重文”,我觉得它有多层意思,第一层的意思是现在的语文学习非常注重文字的学习。近几年的中考就喜欢考辨别甲骨文、金文,篆书等字体的题目,不但要求学生了解文字的根源,文字在演变中的不同形体,还要求学生知道这些形体的区别。第二层意思,主要反映在文学上。现在中高考特别重视对文学名著的考察。在比例和分值等多个方面都在逐年提高,以前初中考外国文学作品最多只会考一个填空题,但现在却长篇考察,比如“鹦鹉螺号”的连环画后面就会出现五分的题目。中国文学部分原来考的名著由《诗经》《左传》《论语》《孟子》《战国策》《水浒传》《西游记》以及《朝花夕拾》,结果2016年的时候又新增了三本:《三国演义》《骆驼祥子》《红岩》,后来又新增了一本《平凡的世界》。“重文”的第三层意思是重文化,也就是现在的语文考试非常注重考察中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