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飞语写112-不止于擅长,创造多元体验

112.jpg

1
做自己擅长的事,和“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完全是两回事。
前者意味着大部分时间聚焦喜欢或擅长的领域,但仍会主动做些不擅长的事——可能是突破舒适区,也可能是尝试无关领域;
后者则是拒绝所有不擅长的事,只在熟悉的领域深耕,不愿拓展兴趣或认知,往往显得单调。
生活中,人很难长期只对一件事保持兴趣。
若能有2-3种甚至更多兴趣爱好,更容易沉浸其中,也能让人生更幸福。
就像罗素在《幸福之路》中所说,2-3种兴趣爱好对一生而言是不错的选择:当对一件事的热情减退时,可转向另一件事,时间久了,生活自然丰富多彩。
可若只有一种爱好,即便投入再多时间,也难免有厌烦的时刻,届时又无其他事可做,很容易陷入枯燥。
所以,“只做擅长的事”容易让人困在单调里;但“以擅长的事为主,兼顾其他事”,反而能发现更多生活乐趣。
我们寻找兴趣时,也该追求“能长期投入、让生活更丰富”的类型——不只是停留在某个节点,而是从长期视角出发,愿意持续投入,让生活的丰富度超出预期。
偶尔做些擅长之外的事,无论是锻炼体能、拓宽知识面,还是完善知识结构,都是让生活更丰富的方式。

2
2025年8月的这个暑假,对我而言是过去十几年里“真正的暑假”。
以前即便有周末,生活也常处于紧张状态,而这个暑假,因为陪孩子度假,我终于放松下来。
也正因这份松弛,我有了新的思考:以前总忍不住告诉别人“生活该是什么样”,但实际上,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懂自己的生活该如何过。
我们很难给别人切实的生活建议,即便听从他人建议,也不如自己深度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有说服力。
所以我始终鼓励大家保持深度思考,培养原发性、原创性的思考能力。
这些思考能让我们更坚定地选择生活方式——支撑选择的理由,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让自己清楚“为何而活”:
作为人,每天生活不是为了堆砌经验,而是明确未来的方向、知道如何做得更好、清楚哪里需要改进,以及如何从生活中找到无需额外成本、不卷的乐趣,比如捉青蛙、看繁星、观察鱼儿游水,在这些小事里感受生活本身。

3
回到村里过暑假,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乡村与城市节奏的天差地别。
这种差别虽显而易见,却很难用语言说清。
就像成年人都是从孩子长大的,可大部分人早已忘了孩童时期的感受,也很难理解孩子的心理——除非通过文字、他人经验分享或视频,重新触发童年记忆,否则即便经历过,也难以找回孩子的视角。
我这辈子,一半时间在村里,一半在城里。
在城里生活久了,会自然形成城市思维;再想切换回村里的生活方式,就像成年人想找回孩子的视角一样难,必须通过实际体验——比如触摸田地、捉泥鳅——才能重新感知那份独特的节奏。
不仅是城乡,去过50多个城市后,我更明白世界上有无数种生活方式。
比如在克拉玛依,曾遇到一位甘肃民勤的店主,他选择在新疆定居十几年,孩子长大,生活也渐渐安稳。
这让我想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选择,而理解不同选择的前提,是亲身经历或主动感受。
就像刚毕业的人还能和大学生聊到一起,但毕业十几年、几十年后,再聊大学生活只剩回忆,若想真正理解当下大学生的状态,要么听他们讲述,要么通过书籍、影像去感受。
这给我的启发是:即便曾经历过某种生活,若长期未再体验,仅靠回忆很容易有偏差。
只有重新去体验、去学习,才能真正懂得不同生活的差别,也才能知道这些体验最终能带来什么启发。

4
最后,我仍希望每个人都能着眼当下,踏实地过好每一天,同时不忘做些“生活之外”的事——可能是提炼生活感受、复盘经历,也可能是记录当下的心得。
很多时候,我们在做事前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只是专注去做,却在过程中收获意外的成长与能量。
积极面对生活的人,总有办法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也敢于面对未来和挑战。
而这些热情与勇气,能帮我们应对构成生活底色的琐碎。
人终会老去,但若能做点有意义的事,即便留不住每个年轻的瞬间,也能让老去变得有价值——对生活充满感激,对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恩,便是最好的状态。

剑飞语音写作核心观点与认知总结
一、做擅长之事 vs. 只做擅长之事
• 本质区别:
“做擅长的事”允许拓展舒适区,尝试新领域;“只做擅长的事”则拒绝突破,容易陷入单调与枯燥。
• 多元兴趣的价值:
拥有2-3种兴趣爱好(如罗素在《幸福之路》中所提倡)能提升生活丰富性与幸福感,避免单一投入带来的倦怠。
二、生活体验的多样性与真实性
• 体验优于回忆:
回忆常有偏差,唯有亲身再次体验(如重回乡村、触摸土地、捕捉昆虫)才能真实感受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
• 跨环境生活的启示:
作者经历城乡两种生活节奏,并游历50多个城市,发现世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拓宽了对“生活可能性”的认知。
三、理解他人需重回体验与学习
• 成人难以天然理解孩子:
尽管每个人都曾是小孩子,但成人若不主动学习或重新体验,很难真正理解孩子的心理与视角。
• 通过故事、体验、交流触发共鸣:
与他人的真实交流、阅读、视频等方式,能帮助唤醒过去的体验,促进对不同阶段、不同生活方式的理解。
四、积极面对生活:在行动中感受价值
• 行动先于意义:
很多事情的真正价值是在“做”的过程中逐渐显现的,而非事先规划或事后总结所能完全捕捉。
• 记录与复盘提炼生活:
通过写作、记录、复盘等方式,提炼生活体验,形成对自我与外界更清晰的认识。
五、尊重时间与生活本身
• 老去的有价值在于“有所为”:
即使时间流逝,只要在生活中有所行动、有所体验,老去的过程也会充满感激与感恩。
• 生活的基本构成是琐碎,但不止于琐碎:
琐事构成日常,但通过多元体验、深度思考与积极行动,能在琐碎中提炼出生活的意义与美感。
六、总结:在多元体验中感受完整的生活
• 鼓励拓展兴趣与体验:不为突破而突破,而为感受生活本身的丰富与真实。
• 重视亲身经历胜过回忆与想象:只有体验才能带来真正的理解与共鸣。
• 在行动中定义价值:不做预设,不惧未来,在“做”的过程中发现生活的能量与意义。
• 尊重每一种生活方式:无论城乡、无论职业、无论年龄,每种生活都值得体验与理解。
最终启示:
生活的意义不在于“只做擅长的事”,而在于“在擅长与陌生之间找到平衡”,在多元体验中感受生命的宽度与深度,从而活出更完整、更真实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