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一盘棋”。
(一)坚持事业为上,着眼一线识别。注重给年轻干部搭台子、架梯子、压担子,让年轻干部在实践实训实战中成长成熟成才。今年以来,先后提拔或进一步使用44名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生态旅游等重点工作中,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8090”后年轻干部,特别是对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抗硬活、打硬仗,一贯表现好的,重点关注和使用。(二)坚持链条培养,注重跟踪帮带。探索建立干部“成长日志”动态跟踪管理体系,通过“负面信息共享,日常表现提示”两项监督预警,全面收录反映年轻干部成长轨迹的材料,切实加强对干部思想、工作、作风、纪律全方位的跟踪管理,动态掌握干部履职和成长情况。截止目前,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80余卷。(三)坚持用好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统筹有限的职数,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不搞平衡照顾,为综合评价优秀、效能目标考核优秀单位的优秀年轻干部提晋升职级,让职级晋升成为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助推器”,今年以来,先后为综合评价优秀的58名公务员晋升职级待遇。
(二)强化精准理念,分类施训“提质效”。
(一)聚焦理想信念筑牢忠诚品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政治责任,定期开展干部大教育大培训,分期分批对科级干部、年轻干部、选调生进行全员轮训。打造自治区级贺兰山生态恢复治理现场教学基地,组织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社会治理等专题培训等13期培训班,累计培训1400余人次。(二)注重精准抓专业化培养。紧扣提升“七种能力”、增强“八种本领”,持续用好“大武口青年干部夜校”平台,开设理论论坛、法律论坛、廉政论坛等板块,采取“自主授课、互学互评”和邀请专家学者或领导干部作专题辅导以及自主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等形式,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扩充年轻公务员知识储备。自夜校成立以来,开展课程80余期,参学干部6000余人次。(三)着眼长远抓复合型培养。持续推行“五个一线”岗位锻炼法,先后选派74名机关年轻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主任助理),41名年轻干部参与贺兰山清理整治、煤炭市场加工整治、数据外包产业园建设等重点工作。坚持以“大调研”推动能力“大提升”,筛选相关专业年轻干部成立论坛小组,深入村(居)网格、高新技术园区学习调研,提供转型发展、社会治理、民生领域“金点子”100余条,多方位锤炼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强化政策激励,整合资源“强保障”。
(一)提升考核质量强化干事动力。以年度考核、平时考核、专项考核等结果为“风向标”,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相挂钩,对考核评价较低的及时谈话提醒,对不能胜任的综合考虑调整。明确事业为上、选贤任能、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的选人用人导向,真正使选出来的干部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二)强化正向激励举措。聚焦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脱贫攻坚、贺兰山环境整治等急难险重工作,今年以来,先后提拔重用85名冲锋在前、坚守阵地、表现突出的干部,调任事业单位负责人6名。制定出台《大武口区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处理办法(试行)》,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公务员撑腰鼓劲。(三)大力宣传推介先进典型。加大对基层优秀干部的宣传力度,设立“不负韶华的选调时光”“敢想敢干奋斗大武口”公众号专栏,对基层工作一线、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工作中表现突出的62名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