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提升村级组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解决村干部队伍人才短缺、结构不优、能力不强等问题,要不断健全选拔、培养、使用、管理“成长链”,全面建强村级后备力量队伍,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
畅通选用渠道,扩大蓄水池。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竞争择优的基本导向,注重从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致富能手等群体中精准摸排储备筛选。严格选拔程序。通过党员大会推荐、村民代表大会推荐、驻村工作队推荐,乡镇党委考察、县委组织部联审考察,村党组织研究确定、乡镇党委综合审定,县委组织部备案的“三推两考两定一备案”的方式,储备村级后备干部。每半年对村级后备干部开展一次评议考核,围绕跟班实绩、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等内容,采取集中测评、个别谈话等方式,将新发现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确保村级后备干部数量的相对稳定。
聚焦培训教育,激活能力泵。开展专题培训。把村级后备干部纳入村“两委”干部培训计划,坚持县级示范培训、乡镇普遍轮训,结合乡镇党校“月月讲”、“红色后备队”培训班、“万名党员进党校”示范培训班等载体对后备干部全覆盖培训,提升能力素质。加强实践锻炼。安排后备干部列席村党组织会议、村委会会议,每季度选取3—5名表现优秀的后备干部参与民生服务、综治维稳等站所工作,为后备干部引路子、给位子、压担子,促进村级后备干部成长成才。提升学历水平。围绕能力与学历双提升,推行“1对1”“1对N”导师结对帮带模式,鼓励支持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村级后备干部参加在职学历继续教育。
加强激励关怀,增添动力源。择优推荐入党。年度发展党员指标注重向村级后备干部倾斜,明确村党组织每3年至少从后备干部中发展一名党员。完善选拔使用。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村干部正常退出机制结合起来,对素质高、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村级后备干部,村“两委”干部出现缺额时优先选拔调整或补充。探索激励补助。探索后备干部工作补贴制度,对全职参与村级工作的后备干部,参照村监会成员标准每年给予一定补贴。支持鼓励党员后备干部带头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持续提升村级后备干部致富带富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