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午餐时刻,我班的午餐值勤组总是会开始练习数学。“今天的鸡块一人两个,葡萄一人一小串。”“等一下,我先把葡萄每串的颗数弄平均,不然不公平!”
看着孩子头抵着头认真的数数,平均分餐的认真模样。让拿起相机拍照与家长分享的我,真是觉得他们莫名可爱!
一位家长在班级群说:“唉!在学校吃饭就要斤斤计较,回家吃饭就要他的命似的!”另一位家长打趣说:“抢来的饭比较香啊!回家没人跟他抢啊!缺乏动力!哈哈哈!”这话说到大家心里,纷纷发言,群里顿时热闹起来。
的确,1+1>2,发挥的效果挺大的。孩子们常常都会商量合作,实现“光桶计划”,幸好孩子从未吃撑,我也就看着他们乐呵呵地分餐。
上课时,我会将课文分段交给各小组讨论任务,在時間内,把讨论结果呈现在小白板上,并上台报告。
如果是一人任务,孩子可能会怯场;可是一组当5到6人,你一言,我一语,彼此互相牵制;有人如果不出工,同学也会催促;如果上台会害怕,同学也会安慰。当孩子手牵手上台报告成功,下台回座时,那份成就感,确实是1+1>2。
在我阅读到《优势杠杆:让你脱颖而出的关键》一书,其中247页提到:形成互补:与搭档实现1+1>2的效应。让我感到惊喜,这不就是我班上的日常写照吗?
书中写到:人是群体动物,很多事,一个人做,都不如一群人一起做来的快。
我还记得曾读过折筷子的故事,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不断。“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所以找到合适的搭档,一起精诚合作,就能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
这就是作者说的:找到合适的搭档,建立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让彼此的长板变得更长。让大家的长处搭在一起,补全彼此的短处。每个人都做自己擅长的事,也会更快乐。
我想这让我对于自己使用小组教学来教育孩子更有信心,这本好书我也迫不及待想跟同事和学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