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在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之间建立记忆连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调动记忆、阅读和思维的规律,提高学习和记忆的效率,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非常简单实用。
目录大纲
>> 用手绘,还是用软件
有些人在刚接触思维导图的时候,会有这方面的忧虑,不知道是手绘的方法更有作用,还是看起来更机械化的思维导图软件更好。
手绘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软件绘图
个人建议,如果把思维导图当作闲暇时的兴趣爱好,手绘确实更带感一些,也比较能理解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和记忆方法的精髓之处。但如果是和我一样,想把思维导图高频地应用到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那就别纠结了,赶紧下载软件去。
以上完全从实用角度发表的看法,不喜勿喷 (#/。\#)
>> 思维导图有什么作用?
这么说可能有点扎心,50%以上的人对于思维导图的具体作用并不清楚。很多是看身边人在用,或者老师和领导要求用,就人云亦云地开始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款风靡全球的效率工具,在你手里只是像记事本一样的存在。
思维导图不是万能的,用对地方它的高超之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那思维导图究竟有什么作用?(想了6点,欢迎大家补充)
1、 建立知识框架,理清内在逻辑 2、 联想记忆,提升记忆效率 3、 激发创意,提高创造力 4、 发散思维,改变传统思维习惯 5、 分析问题,做出决策 6、 归纳总结,读书笔记、学习笔记之类
>> 如何绘制出优质的思维导图作品
■ 四步搞定思维导图绘制
第一步:拟定一个中心主题 (这张思维导图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步:梳理出完整的逻辑框架,对应一层一层的分支主题 (拿读书笔记举例,可以是文章的骨架,也可以是我们消化这本书时的逻辑思路)
第三步:提炼每个分支主题的关键词 (考验我们对内容的概括能力,越简练越好)
第四步:标注出分支主题间的逻辑关系 (更深入理解和记忆)
■ 四个绘制技巧,提高记忆效率:
1、 尽可能多地使用颜色,便于我们产生联想 (色彩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效果)
2、 分支线条由粗到细,记录大脑思维发散的过程 (也代表内容的重要程度)
3、 多用图像和图标 (大脑对图像的记忆要强于文字,思维导图的本质是产生图像记忆)
4、 复杂内容巧用序号 (让导图更有条理,刺激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