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表明,眼泪以一种实物的形态使心理创伤具体化、形象化,这一过程和笑相似,涉及肌肉活动、呼吸急促和声音渐高,然后逐渐平静下来。
❤️很多人觉得哭是不坚强的表现,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男性遇到多么大的压力都很少哭泣,哭哭啼啼的女孩子也总是被父母和朋友训斥。
❤️传统观念给“哭”以太多的道德压力和束缚。在人们的头脑里,“哭”代表着软弱,意味着没有出息。但,“哭”是对人有益的,因为它可以让人宣泄掉悲伤的情绪。要知道,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坚强”并不永远是个褒义词。
❤️美国学者对几百名男女分别研究后发现:人们在情绪压抑时,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成分。哭泣后,情绪强度一般可减低百分之四十,而那些不爱哭泣、不利用眼泪消除情绪压力的结果是,影响身体健康,促使某些疾病恶化。比如结肠炎、胃溃疡等疾病就与情绪压抑有关。心理专家研究发现,人悲伤时掉出的眼泪中,蛋白质含量很高,这种蛋白质是由于精神压抑而产生的有害物质,积聚于体内对人体健康不利。
❤️心理学家认为,眼泪对于人类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情绪激动时流出来的眼泪带有应激激素,因此流泪是摆脱激动的最佳方法,而这也就是“催泪”产业因何在全球得到广泛认同并迅速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即使哭泣会让你难堪,但它是一种信号,表明你紧张的情绪已经到了有损健康的地步,因此选择哭泣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与此同时,不少专家认为,流泪无论是私下的还是当众的,效果一般都是积极的。哭泣能够将伤心转变成一种实在而具体的东西,这一过程本身就能帮助我们减少创伤感。在哭泣过程中,整个人的紧张感会慢慢消失,然后放松,获得一种释放的感觉。女子的寿命普遍比男子长的原因,除了职业、生理、激素、心理等方面的优势之外,善于哭泣,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著名影星简·方达曾提出了一项建议:你遇到困难时,不妨哭。“当你得不到服务或者陷入窘境时,只要哭就行了。”
❤️有人觉得自己该哭也想哭的时候是常有的,可就是怎么也哭不出来。这时候,你不妨使用“不用洋葱和辣椒自然哭出来”的妙方,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鲁思的创见:寻找一个隐秘的空间,舒服地坐下,将手放在胸前锁骨的上方;呼吸只到手放的地方;急促地出声吸吐气,发出像婴儿的哭泣声,仔细倾听其中的哀伤;回想伤心往事,允许自己流露软弱。
❤️古人说:“忍泣者易衰,忍忧者易伤。”可见该哭不哭对健康危害极大。能让自己该哭的时候可以哭、有地方哭,这样的生活才健全,这样的心理才健康。
❤️哭虽然有利于缓解悲伤情绪,但是哭也要适当运用而不能滥用,我们不提倡凡事都用哭来解决。一般来讲,哭不宜超过15分钟。悲伤的心情得到发泄、缓解后就不能再哭,否则对身体反而有害。因为人的胃肠机能对情绪反应极为敏感,忧愁悲伤或哭泣时间过长,胃的运动会减慢,胃液分泌减少,酸度下降,从而影响食欲,甚至引起各种胃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