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由盛转衰的清王朝
[if !supportLists]1. [endif]如果说汉唐盛世是阳春天气的话,那么康乾盛世不过是晚秋晴日。历史的运行不会使盛世长存。这种转机在乾隆后期已经出现,渐积而渐多。到嘉庆时期盛世色彩终于褪色,露出了千疮百孔。(P40)
[if !supportLists]2. [endif]鸦片战争前夜,中外贸易虽仅留广州一口,但中国同外部交往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已波及较大的社会面。中国自古天灾人祸,但因成千上万人西嗜毒而汇聚成天下巨害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P50)
[if !supportLists]3. [endif]中国人曾经以为西方得不到茶叶大黄就会要命,这是不真实的。但对于鸦片烟瘾者来说,没有鸦片倒真的会要命。嘉庆、道光之际,会稽人王衍梅记述说:“张四,吾乡人,游岭南,嗜鸦片烟。衣食耗尽,瘾至,窘不自支,舐他人煤灰以稍存活。”寥寥数语画出了一种人间惨象。鸦片不仅伤害了他们的身体,而且泯灭了他们的良知,种种罪恶因此而生。从这个时候起,终近代百年,鸦片一直同五花八门的坏事连在一起,成为旧中国最难医治的社会溃疡之一。可以说,中国人正是首先通过烟害认识到洋害的。(P51)
[if !supportLists]第四章 [endif]炮口下的震撼
[if !supportLists]1. [endif]鸦片战争是中西之间的武力较量和竞争。从来是朦胧一团的“泰西”,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曾经身为抗英主帅的林则徐,对这种压力目睹深受,终身不能去怀。……应当说,这段话是沉痛的,因为其中凝结着中国士兵的鲜血。但是,作为比较的结果,它又陈述了那一代人在流血与愤痛之后的反思。(P55)
[if !supportLists]2. [endif]鸦片战争后出现的英属香港和口岸租界,因为西方人搬来了全套资本主义制度,在那里建立起国中之国,曾经长期成为近代中国殖民地印记。(P62)
[if !supportLists]3. [endif]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在中国社会缓慢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著作。这一代中国人是从地理学开始去了解西方的政治、社会、历史的。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警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当60年代中国人重新提起《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的时候,20年光阴已经在昏睡中丧失了。读史至此,往往令人扼腕久之。(P65)
[if !supportLists]4. [endif]